高亨(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高亨,以及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周易》为什么只能看作是中国古代散文形成期的作品?

周易》具有特殊的结构,其独特之处在于兼具图卦符号和语言文字两个要素。"义",首先采用了 "立象以道 "的表意符号,进而将诗意的语言系统与丰富的符号内涵相融合,构建了 "图文并茂 "的意义。这种独特的结构不仅实现了表意功能,而且还赋予了周易丰富的文学内涵。周易》是有历史价值的。虽然《周易》是一部古老的占卜书,但它引用了许多殷商时期的故事,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它今天提供的材料来研究当时的历史。例如,《太和卦》中的帝乙归妹记载了周帝的父亲帝乙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周文王。吉卦-93》中,高宗皇帝三年攻打鬼方,讲述了商朝时高宗皇帝攻打鬼方的故事。

易》卦--62,"王者之用,帝王之享"。"享祭祀之义"。"王用享帝 "即国王向帝王神献上祭品。天帝信仰是殷、周的共同信仰。卦辞suigua》--前六句:"拘之,从威。王在西山"。"王",多数学者认为是指周文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文王被周囚禁七年,诸侯皆从之。周文王大惊失色,遂归。"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二十三年囚西伯于玉律,二十九年释西伯。

据此,高亨认为 "无不可信",并指出"《周易》之文与之相通",即文王被纣王囚禁于幽厉。"从魏国的意思来看,方属于周。一字之差,就是一字之差。王用吊于西山',那文王回到周国后,认为自己得到了神的保护而幸免于难,因为他享受了西山的祭祀,以报答它。" (高亨《周易古经注》)

"六经皆史",由于《周易》产生较早,它本身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是研究商周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文献。周易》具有科学价值。德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利用二进制数学发现,《周易》中的64个卦是由两个符号组成的,一个是阴,一个是阳。在二进制数学中,只有两个符号,0(阴线)和1(阳线),所有数字都可以用它们来书写。现在计算机软件的设置都是使用二进制数学。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州风云,笔下走雷声。谁有全词?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出自高亨《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1963年12月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州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炎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

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高唱,流韵壮东风。

高亨的学术贡献

高亨先生一生在教书和研究的岁月中,时刻与读书、写书相辅相行。从少年时代起,他就要求自己不但要读得多,而且要读得精,读得仔细认真。在治学上,他注重实事求是,从来一丝不苟。对于历代旧说,博览众家,不拘守一派,自己写出论文或专书,无不有根有据有经有纬,力求有所创见。坚持以文字的形音义及考据作为基础,来阐明发挥古代文化典籍的意蕴,走出了自己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途径。他博通经子,淹贯众家。每作议论文章,必从实质问题探索底蕴,借助文字声韵之学,论列是非,字斟句酌,古朴省净。故能言之有据,令人叹服。

高亨先生毕生致力于“三书”,日孜孜不倦,常兀兀以穷年,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从研究《说文》入手,逐步研究金石甲骨文字,用了十数年的功力,写成《金石甲骨文字通笺》,稿本装订为十四册,凡几十万字,这是一部有助于研究中国古文字学的参考书,不幸在抗战时期丢失,至今未能寻回。

结合教学的需要,他最先致力于先秦诸子的研究,特别是《老子》一书,他对于其中字句的训释,思想的分析,以及老子生平事迹的考索,俱臻精到,为世所珍。以后又转入对《周易》、《诗经》、《尚书》三部古经的研究。由于《诗经》中“雅、颂”部分难点最多,阻力最大,高亨惟恐中国古典文化精华无人继承,故不辞劳苦深入浅出地介绍给青年一代,完成了《诗经选注》、《诗经今注》。攻罢《诗经》,便攻《周易》,他在《周易》的研究上下功夫最多。《周易》是一部中国最难懂的古代典籍,其中有象数之说,带有神秘色彩,没有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熟练的文字学功夫,很难会通全书。

高亨勇于负重,知难而进,常说:“我不攻此难关,将留给谁?”故宵衣旰食,一意攻坚,义无反顾。终以十年之功,打破重重困难,用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周易古经》及《周易大传》进行考释与论述,写出了解析《周易》专书四种,把《周易》的研究构建在比较科学的基础上,端正了研究方向。此外,他还有《楚辞选》、《上古神话》、《文字形义学概论》、《古字通辞典》等一些著作及论文。他在中国古籍文献的整理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高亨先生教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每课前都写成详细的讲稿,堂上声调爽朗,语言稳重,字字句句都能送入学生之耳。讲解清晰,深入浅出,虽文辞古奥哲理深邃的先秦经典诸子之文,一经他的讲解分析,取譬论证,便可使学生精力集中,久不疲倦。他一贯教书育人,以身作则,言行正直,不同流俗。凡受过他的教育的,都能感到在学问人品双方所给予的深厚影响。

高亨的周易研究

20世纪40年代之初,高亨先生就立意坚持了一条重要的注《易》原则:以经观经、以传观传。《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两千年来传世的《周易》一般包括两个部分:《易经》与《易传》。自汉以后一个影响甚广的传统观念认为,《周易》经文与《大传》十篇(即“十翼”,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是“先圣所制、后圣所续”,二者之间存在着有神秘意味的必然联系,因此,很多人研读《周易》,总以经、传为一体,既“依传解经”,复“牵经释传”,从而把《周易》经传的研治引向了一个很大的误区。

高亨先生认为,“《易经》作于周初”而“《易传》成于晚周”,两者的产生前后相去达六七百年。后者对于前者的注解,尽管有很多正确的、有参考意义的内容,却也存在释义错误、附会经文甚至借题发挥之处。他还认为,《易经》文字质朴,记事简单,往往并不完整,而《易传》则分明已经具有了较多的抽象思想和哲学观念,有一定的体系,就此而言,其与经文根本不能混为一谈。

有鉴于此,他明确提出了“讲《易经》不必受《易传》的束缚,谈《易传》不必以《易经》为归宿”。《周易古经今注》和《周易大传今注》两部著作全面体现了高亨先生的这一主张。前者着重以阐明古经内容为限,力求就文论文,虽广征博引以考释词义、句义,却有意不牵涉《易传》、不援用《传》文的资料。后者注解《十翼》,则把“经意”与“传解”各立条目,相依并列,意在两者对照,以显示《经》之原意与《传》之理解所存在的异同。 《周易》是上古的一部筮书。但高亨先生认为周初并无象数观念,象数之说实起于《易经》形成之后。而《易传》纵论卦象、爻象、爻位的象征意义,则代表了晚周的意识。对于如何正确阐明《易》学中的象数问题,高亨先生采取了科学和慎重态度。表现如下:

其一,对于《易经》卦辞、爻辞的注解,高亨先生尽扫象数之说,而专意于具体阐明经文的初始意义。在他看来,经文筮辞与卦、爻象数之间的联系,今人实已无法究诘,一味致力于这种联系的探究,难免治丝益棼,甚至会走向巫术迷信的歧路。因此,他对于卦爻辞所作的说解,断然抛开象数,全不牵扯象数说,而只是根据“记事之辞”、“取象之辞”、“说事之辞”、“断占之辞”等不同类别,一一释明其本义,至此为止。

其二,对于《易传》的注解,凡《传》文并未言及象数者,同样尽扫象数之说,而只如实说明其本义。高亨先生认为,《易传》多谈象数却并未处处讲象数,如《谦卦》初六、九三、六四、六五、上六诸爻《象传》,以及《噬嗑》初九、九四、上九诸爻《象传》,就都无象数可言。因而对于这一部分《易传》,他同样只是随文释义,绝不附会象数说、更作添枝加叶之举。

其三,对于《易传》中确然存在的各种象数说,高亨先生所持态度是力求“以朴释玄”,实事求是。他在《周易大传今注》中,专门写下《易传象数说释例》一篇,以供一般人识其通例,掌握规律。在所有各条传文的具体注释中,则注意结合卦形、卦名以及爻之性质、位次、奇偶之数等,以阐释《易传》解经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根据。同样并不由此引申推演、不作主观凿空之论。 例一,《汉语大词典》“衢”字下,列第四义为“庇荫”。举《易经·大畜·上九》爻辞:“何天之衢,亨”,而引高亨先生《周易古经今注》云:“衢疑当读为休,古字通用……休即庥字,谓受天之庇荫也。此云‘何天之衢’,即‘何天之休’也。”这里,高亨先生识破了一个关键的通假字,揭举“衢”有“庇荫”一义,三千年古经文字遂由此而豁然贯通,也为此字的训释别添一义。

例二,《汉语大词典》“康”字下列“康侯”词条,举《易经·晋卦》卦辞:“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而引高亨先生《周易古经今注》云:“康侯,周武王之弟,名封,故称康侯或康叔。”按“康侯”旧解为“康民安国之侯”,属望文生义;高亨先生以其为武王之弟,鲜见于其它古籍记载,而于史有征、兼符文意,同样足以订正旧说而自有发明之功。

例三,《汉语大词典》“守”字下,列第十二项词义为“操守,节操”。举《易传·系辞下》:“失其守者其辞屈”,而引高亨先生《周易大传今注》云:失其操守之人,附声附和,不敢坚持己见,故其辞屈服”。旧注训“失其守者”为“失其所守之志”,殊亦费解。高亨先生训“守”字为“操守”之意,订正了旧注,理顺了文意,能够与《系辞》本章主旨相合。这是在《易传》文字训诂中又一个有突破于前人的例证。 《周易》是一部上古的筮书,记录和反映古人的占筮活动,后世习《易》、言《易》往往涉及筮法。筮法是迷信活动的产物,但有其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在流传中又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对古代筮法给予必要的考索和总结,当属传统文化之科学研究的应有之义。然而往古邈远,载籍不足,长期以来,人们尽管对于中国现存最早一批重要文献资料(如《左传》、《国语》)所记诸多筮事,以及《系辞》所载之筮法,陆续有过不少考订与诠释,却由于种种原因而一直存在“其虑有所未及,其察有所未照”之处。后一方面的突出表现之一,就在于对晚周筮法的了解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明于成卦而昧于变卦,得之成卦而失之变卦。”这一点已经形成为《易》学研究中长期难以解开的一个死结。高亨先生在自己一系列的《易》学著作中,不仅在前人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周易》“成卦之法”的详尽步骤,而且,更结合《系辞》并《左传》、《国语》的有关记载,就其“变卦之法”作出了充分而合理的说明,第一次突破了自汉以来《易》学研究上的一个难点。

高亨先生在《周易古经通说·周易筮法新考》一文中,具体回答了《易经》占筮中“何以有变卦”与“怎样识别所变之卦”这些长久滋人困惑的问题,并在推演、计算的基础上总结出“求(所变之卦)宜变之爻”的具体方法,甚至列表以明其事。由于他把《系辞》与《左传》、《国语》中的文献资料熔合裁度、反复推究,一举揭去两千余年“变卦之法”的玄虚外衣,显露出上古巫术的本真面目,从而为古筮法之更加科学的研究开辟了重要的门径。

另一篇《左传国语的周易说通解》是对于《左》《国》中有关《周易》记载(二十二条)的逐篇疏解,揭示其象数和义理,也兼及筮法的说明。此文发表于1962年,而其雏形与基本结论实已见于20世纪30年代写作的《周易筮法新考》中的《东周筮法之实征》一篇。按与《易传》(十翼)有所不同,《左》《国》中的记事,不仅讲本卦的卦象、卦名、卦辞与爻象、爻数,而且讲之卦卦象、之卦卦名、之卦卦辞,以及本卦变爻爻辞、之卦变爻爻辞。因此,不能通晓古代筮法,则难以识别其中变卦之何以有变,也就不可能通晓古籍载事的原原本本。其中,如《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是谓《艮》之《随》”,以及《国语·晋语》:“得贞《屯》悔《豫》皆八也”等等,究竟含义为何,始终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于此作出精辟的阐释:前者因其“五爻均非宜变之爻”,“可变之爻多于不变之爻”,所以主要以“之卦”卦辞占之;后者则因“三爻均非宜变之爻”,“可变之爻与不变之爻相等”,是“贞悔相争之卦”,故而以两卦辞占之。巫术迷信力图制造神秘,而科学的考索则能够对古筮法做出合理和明晰的说明。这是高亨先生以科学态度研究古代筮法并获得空前成绩的又一实例。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这首诗的名字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出自高亨《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1963年12月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州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炎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

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高唱,流韵壮东风。

作者简介

高亨(1900~1986),清华国学院首届研究生,其治学方法深受王国维、梁启超二位大师影响。1926年毕业后,先后执教国内多所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先秦文化史研究的著名学者和古籍校勘考据的专家。 完成著作17部,涉及《周易》、《诗经》、《楚辞》、《老子》、《庄子》、《墨子》、《商君书》、文字学、上古神话等多个领域,多具开创之功,成就斐然,论著被毛泽东誉为“高文典策”。

高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亨周易古经今注、高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布于 2022-08-09 03:08:26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6
目录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