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日科夫(雷日科夫名言)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雷日科夫,以及雷日科夫名言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苏联解体后,那么强大的克格勃现在都哪儿去了

“鹰犬”崛起

勃列日涅夫的时代被许多俄罗斯人铭记,那是一个富足稳定的时代,一个衣食无忧的时代。尽管谁都清楚单纯依靠石油天然气支撑的国家经济终会遇到危机,但国家的停滞在继续,选择当“鸵鸟”的人很多,愿意直面问题的人很少很少。1975年9月,老迈的勃列日涅夫遇到了一个直面问题者。他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步下由莫斯科开往巴库的一列火车上,地区长官在那里等候这位早已无力改变国家的老者。

这位长官就是年轻的戈尔巴乔夫。

车站上只有4个人,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这是苏联帝国没落岁月中最意味深长的一个缩影。因为这4人将像接力一般依次坐上苏联最高权力宝座。

他们做了简短的交谈,谈话内容不得而知,只知道勃列日涅夫重新登上火车时关切的询问安德罗波夫:“我讲得怎么样?”安德罗波夫清楚总书记指的是什么,此时的勃列日涅夫常常无法准确地进行言语表述,所以很怕失态。安德罗波夫一如既往地答道:“非常好,非常好。”

苏联最后4位领导人难得的一次会面以这样尴尬的场面收场,太具有象征意义了。

勃列日涅夫之后是克格勃头子安德罗波夫。

停滞中酝酿改革,这是历史的必然。安德罗波夫本是改革的最初倡导者,最后却因其早逝而让改革中道崩殂。一直以来,这位克格勃主席是盛行于俄罗斯的一种阴谋论的主角。该论称,作为权力精英中一支强大力量,克格勃一直觊觎国家权力,自安德罗波夫开始,特工们便开始了僭越的历程。

此论并非没有根据,苏联高层的通讯、服务等活动均由这股力量安排,它还时常充当权力内斗中的工具。当行政与党政力量弱化,这些平时充当“常侍、鹰犬”的克格勃很容易异军突起。君不见“8·19事件”中克留奇科夫命令克格勃切断戈尔巴乔夫电话、叶利钦时期巴尔苏科夫对自由派的打击、情报官员普里马科夫风生水起以及普京崛起最终建立了克格勃为班底的“强力集团”?

这一切被认为始自安德罗波夫。若不是其早逝,特工当国或许早已到来,谁也无法肯定历史不会因此而改写。

接班的契尔年科不过是个“药罐子”,连宝座都坐不热乎就撒手人寰。苏联最终迎来了戈尔巴乔夫。

“破坏者”上位

1985年夏天,当时在中央主管经济工作的雷日科夫接到电话,急匆匆地赶到了苏共总书记办公室。戈尔巴乔夫正和另一位中央领导人利加乔夫讨论问题。戈尔巴乔夫向雷日科夫询问:“我们正在讨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人选,你认为叶利钦怎么样?”

雷日科夫后来郑重其事的将自己当时的回答写到了回忆录中去:“我了解叶利钦,他完全不适合这个角色,放在莫斯科的领导人应该有智慧,善于机变,应该是知识分子型的。而叶利钦完全是另一个类型的人,其本性是一个破坏者。”

戈尔巴乔夫没有听他的,他把刚刚调到中央的叶利钦升到了莫斯科市委书记的重要位置上。他没有想到,改革开始后,叶利钦真的扮演了“破坏者”的角色。

1987年10月,一次苏共中央全会召开了。一切都在按照苏联几十年来形成的惯例进行。

当开始表决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大会议程时,叶利钦突然站了起来,高声要求增加一项议程,审议将他由政治局候补委员升为政治局委员。

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变化,所有人都一惊,中央全会里出现了破坏规矩的自荐者!戈尔巴乔夫也措手不及。

这是那场改革的缩影,是日后代替苏联的俄罗斯联邦的一次提早发声,因为叶利钦便是那个新俄罗斯的第一任总统。他从这开始便成了苏联秩序的搅局者。

“8·19”事件中,克格勃头子克留奇科夫历史性地命令监听苏联高层领导人的电话。当政变失败,克格勃被交到了专门负责对其进行拆解的巴卡京手上,叶利钦则早已在未来的俄罗斯联邦内准备好口袋,接受克格勃拆下来的最大一块。疲惫的戈尔巴乔夫被从克里米亚接了回来,他下飞机时的身影便已预言了几个月后苏联的终局。之后,叶利钦在别洛韦日森林签署终结苏联的《独联体协定》,各方人士向时任克格勃主席的巴卡京询问,要不要赶到那里把叶利钦逮起来。这位克格勃末代主席只是无奈地摇着头。

苏联没了,俄联邦崛起,叶利钦无人可敌,而他收回来的那块克格勃遗骸正在默默滋长,意欲重新崛起。

1993年,叶利钦与苏维埃之间的权力之争白热化,为新俄罗斯奠定了自由民主的立国之本的叶利钦却决定用苏联式的强硬手段对苏维埃痛下杀手。国防部长格拉乔夫接到命令时要求叶利钦写下手谕,否则拒绝进攻。很明显,他不愿独自承担破坏宪法秩序的责任。

经此一役,俄罗斯诞生了独揽大权的“超级总统”,继失败的经济改革之后,国家的政治秩序也在一番炮轰之后陷于迷茫。

1996年,叶利钦在总统大选中遭到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的强力挑战,他的那根“强力神经”又蠢蠢欲动了。在一个夜晚,他与自己最重要的决策圈商量,意欲在全国颁布禁令,禁止俄共的活动。

就在此时,俄罗斯数量不多的自由派的代表丘拜斯坐到了叶利钦面前:“您这是要做什么?现在可不是1993年。谁先破坏宪法,谁就将引火烧身。”叶利钦坐在椅子上,默不作答。

历史给了俄罗斯民族一条活路,叶利钦没有做出错误决定,听从了丘拜斯的建议:想赢得选举同时又不破坏宪法吗?那就真真正正的用出色的竞选打败久加诺夫,尽管此时叶利钦的支持率只有可怜的3%。

叶利钦的智囊送来两张照片,一张摄于1991年,一位妇女将手伸向当时代表着自由民主的叶利钦,眼含热望,表情生动。一张摄于1996年,民众们在封锁线外战战兢兢地看着官员们。叶利钦看了照片之后,险些哭出来,这不过才过了5年啊!

一场像样的选举就这样进行了,叶利钦创造了奇迹,赢得了选举。重要的是,他保住了自由和民主。

1999年,老迈的他将宝座让给了普京,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官员,最关键的是,他是克格勃!克格勃真的重生了!

后面的故事因为记忆的鲜活而十分清楚。分拆尤科斯、取消州长直选、强化政权党地位,克格勃普京所做的大多数事情都在逆叶利钦的遗产而动。

国际空间站三名宇航员返回地球了吗?

4月10日,在哈萨克斯坦杰兹卡兹甘附近,宇航员乘坐的“联盟MS-02”飞船正在着陆。三名宇航员从国际空间站成功返回地球,并在哈萨克斯坦着陆。

4月10日,在哈萨克斯坦杰兹卡兹甘附近,美国宇航员沙恩·金布罗(前左)、俄罗斯宇航员谢尔盖·雷日科夫(前中)和安德烈·鲍里先科(前右)安全着陆。

此次返回地球的三名宇航员他们在国际空间站停留了173天。

下一批51/52考察组的两名成员将于4月20日乘坐“联盟MS-04”号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这批考察组成员有俄航天集团公司宇航员费奥多尔·尤尔奇欣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杰克·费舍尔,他们将把70千克的物资运往国际空间站。

“杜勒斯的预言”为何在苏联实现?

杜勒斯的预言为什么能在苏联实现

—— 读【俄】尼·伊·雷日科夫的《大国悲剧》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自然垄断委员会主席。1929年9月28日出生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捷尔任斯基地区。1950年毕业于克拉马托尔新克机器制造学校,在乌拉尔重型机械厂任工长、车间主任、总焊接师、副厂长职。1956年加入苏共。1959年毕业于乌拉尔基洛夫工学院。1960-1970年先后任乌拉尔奥尔忠尼启则重型机器制造厂总工程师、厂长。1971年起任乌拉尔机器生产联合公司总经理。1975-1979年任苏联重型和运输机器制造部第一副部长。1979-1982年起任苏联国家计委第一副主席。1981-1991年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1982年11月--1985年任苏共中央书记,兼任苏共中央经济部部长。1985年4月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9月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90年12月辞去部长会议主席职务。1989年3月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1991年6月竞选俄罗斯联邦总统职务,获14%的选票,是苏联崩溃解体的亲历者。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他撰写的《大国悲剧》,比较详尽地透露了20年前苏联崩溃解体前后的背景资料,以及由此给老百姓造成的苦痛,而且做了深刻的反思,读来令人扼腕叹息。

雷日科夫在《大国悲剧》中,引用了1945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当着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面在国际关系委员会上发表演说里的一段话,说明当时美国已经明确提出和平演变苏联的目的、任务和手段,惊叹40年后苏联崩溃解体的现实证明了杜勒斯预言的实现。约翰·福斯特·杜勒斯(1888——1959)美国共和党人。1908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早年任律师。1919年随美国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1945年任旧金山会议美国代表团顾问。1945——1949年为美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团成员,曾帮助起草《联合国宪章》,1950年参与策划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1951年与日本商定美日合约,敌视新中国,并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53——1959年任美国国务卿,鼓吹实力地位政策和战争边缘政策,要求发展原子武器作为一种大规模报复手段,主张不惜一切代价遏制共产主义。1959年癌症病死前不久辞职。著有《战争、和平与变革》、《战争与和平》。杜勒斯针对如何和平演变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头羊、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时说:

战争将要结束,一切都会有办法弄妥,都会安排好。我们将倾其所有,拿出所有的黄金,全部物质力量,把人们塑造成我们需要的样子,让他们听我们的。

人的脑子,人的意识,是会变的。只要把脑子弄乱,我们就能不知不觉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并迫使他们相信一种经过偷换的价值观念。用什么办法来做?我们一定要在俄罗斯内部找到同意我们思想意识的人,找到我们的同盟军。

一场就其规模而言无与伦比的悲剧——一个最不屈的人民遭到毁灭的悲剧——将会一幕接一幕地上演,他们的自我意识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消亡。比方说,我们将从文学和艺术中逐渐地抹去他们的社会存在,我们将训练那些艺术家,打消他们想表现或研究那些发生在人民群众深层的过程的兴趣。文学,戏剧,电影——一切都将表现和歌颂人类最卑劣的情感。我们将使用一切办法去支持和抬举一批所谓的艺术家,让他们往人类的意识中灌输性崇拜、暴力崇拜、暴虐狂崇拜、背叛行为崇拜,总之是对一切不道德行为的崇拜。在国家管理中,我们要制造混乱和无所适从……

我们将不知不觉地,但积极地和经常不断地促进官员的恣意妄为,让他们贪贿无度,丧失原则。官僚主义和拖沓推诿将被视为善举,而诚信和正派将被人耻笑,变成人所不齿和不合时宜的东西。无赖和无耻、欺骗和谎言、酗酒和吸毒、人防人赛过惧怕野兽、羞耻之心的缺失、叛卖、民族主义和民族仇恨。首先是对俄罗斯人民的仇恨——我们将以高超的手法,在不知不觉间把这一切都神圣化,让它绽放出绚丽之花……只有少数人,极少数人,才能感觉到或者认识到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们会把这些人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把他们变成众人耻笑的对象;我们会找到毁谤他们的办法,宣布他们是社会渣滓。我们要把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根挖出来,把精神道德的基础庸俗化并加以清除。我们将以这种方法一代接一代地动摇和破坏列宁主义的狂热。我们要从青少年抓起,要把主要的赌注押在青年身上,要让它变质、发霉、腐烂。我们要把他们变成无耻之徒、庸人和世界主义者。我们一定要做到。

雷日科夫认为,40年后,一切果然这样发生了。西方,特别是美国,消灭苏维埃国家的目标果然完全实现了。不过,这样一个大国的悲剧性解体能够仅仅发生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之下。如果内部没有一个实际上完全奉行苏联的敌人所树立的目标的“第五纵队”,而只靠外部力量,谁也不能把我们国家怎么样。于是,他从若干方面分述了造成苏联崩溃解体大国悲剧的成因,也就是杜勒斯和平演变苏联的预言之所以变成现实的内部深层次社会问题,显得非常有见地。

国内经济 苏联当时的所有制基本形式是国有,是全民所有,而且集体农庄合作社所有制也逐渐具有了国有特征。考虑到学者意见和国外经验,苏联政府当局认为,在国家手里保持50%——60%的所有权比较合理——这主要是指在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以及国防工业部门的企业。其余的50%——40%可以是股份制形式或者个体形式,但不包括土地。宅旁地、别墅用地和菜园果园用地可以除外。在制定方案时,他们特别注意所谓“民营企业”对象,但其所有者只应是集体。与这种观点相对立的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以及以雅科列夫为首的一群政治家们的观点,他们一心为私有制唱赞歌,坚持认为只有私有制才能自然而然地解决国家的所有社会经济问题。苏联政府当局关于过渡到由国家进行必要调节、以社会为指向的市场经济,把居民承受的困难降到最低的建议,遭到了自由派经济学家、政治活动家和其他社会活动家的坚决反对。他们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彻底摧毁当时存在的经济制度。他们同当时相当一部分干部一道,十分顺利地达到了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激进经济改革派行动的荒谬性和破坏性已经暴露无遗。其实是——用自由派一个头头的话来说——“照着俄罗斯老妈的屁股踹了一脚”。这些人干了坏事之后就躲到了一边,听凭国家和人民在艰难困苦中挣扎。

国内政策 苏联共产党曾经是国内改革的倡导者,可是过了5年,它却被赶下了政治舞台,而它的一千好几百万党员中,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捍卫它。苏共之所以能走到酿成悲剧的一步,是因为几十年来它把权力视为自己的专利,它已经丧失了现实的日常政治斗争的能力。结果当一个统一的机体丧失了自己最优良的品质——战斗性、自我牺牲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的时候,它衰退了。由于种种原因,苏共丧失了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力,国内随之开始出现反对立场的社会运动,它们在苏联解体和社会制度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在这个时候,国内开始迅速出现各种社会团体,它们的成员被称为杂牌军。这些团体其实没有什么原则,他们当中有的是民主派,有的主张爱国,有的主张无政府主义,有的主张君主主义,有共产党,有社会民主党,还有保守自由派等等。许多团体的形成保守根据意识形态原则,而是根据活动方向:有的从事古迹保护,有的从事环境保护等等。杂牌军与持不同政见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与当局和平共处,不反对加入国家机构以及其他官方机构如工会、共青团等等。但不久许多杂牌军的活动开始具有越来越浓的政治性质。参加杂牌军组织的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玩大政治”,他们先取得经验,然后就学会了把成千上万的群众带上街头。内部的辩论磨练了反对派活动家的技巧,培养了未来的政治家、记者、社会活动家,最终“把苏共闹个天翻地覆”。这样一来,由于苏共不能按必要的方向实现改革,在一个历史造成的极短时期内,酿成了反对派政治运动,而其中的一部分,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促使苏联瓦解,促使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的消灭。

对外政策 戈尔巴乔夫热衷于外交活动,他同西方的合作开始于1984年秋天,当时他作为一个普通的政治局委员,会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见的地点不是通常的伦敦政府官邸(唐宁街10号),而是郊区的切克斯别墅,那是个专门用来接待正式访英的外国领导人,首相希望与之推心置腹进行特殊重要谈话的地方。实际上这是一次对未来总书记的摸底会见:西方领导人对契尔年科的健康情况了如指掌。会见后撒切尔抛出了一句名言:“这是个可以与之打交道的人……他值得信赖。”这就是这位铁娘子对其他各国同事发出的信号。后来她不无自豪地说:“是我们把戈尔巴乔夫提拔起来当了总书记。”1986年10月,里根在雷克雅未克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了好多个小时的一对一秘密谈判。美国总统需要知道戈尔巴乔夫是否已经做好了牺牲苏联利益、对美国效忠的准备。后来到了1993年,戈尔巴乔夫在法国撤掉了嘴巴上的岗哨,承认在雷克雅未克会见时“实际上已把苏联交付美国听凭处置”。戈尔巴乔夫在总书记的位子上坐了6年,同美国总统会见了11次。由于相当程度上绝对单方面的让步,柏林墙垮了,华沙条约、社会主义国家的盟友关系以及苏联本身都垮了。所以如果把总书记兼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称之为错误,那实在是太荒谬了。不过他首先满足的是西方的利益,而且总是以牺牲苏联的利益为代价。这一政策不但削弱了他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而且还使得西方对苏联人民的影响日益加剧,使得苏联国内反苏、反社会主义的力量日趋活跃,最终导致这个国家从地图上消失。

意识形态 到上世纪80年代,苏共真正直接依靠工农,并与他们共同组成一支可以说是挟雷霆万钧之力的时代,早已成为遥远而光荣的英雄主义过去。蓬勃发展的大众传媒开始给于社会精神生活的形成以强大的影响。首先是电视、广播,还有日报、周刊、各种大小杂志。那么在这些机构工作,决定它们立场的又是些什么人呢?当然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这样一来,知识分子就踏上了政治生活的前沿。人民精神生活的“气候”,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意识以及公民的政治行为在巨大的乃至后来是起决定作用的程度上,都由这些人来决定。要想取得知识分子对改革的支持,就必须保证在国内实行真正的言论自由。国家的领导层都赞成社会生活的这种转变:应该向国内的公开性转变,向外部世界开放。公开性宣布了,书刊检查制度放松了,后来还完全取消了。公开性大行其道,出现了好多“大胆”的电影、戏剧、书籍之类的东西。可以公开讨论的问题范围放得越来越开了。这些很快就变成了信息的大潮,其中也包括不可信的信息,纯粹是吮吸着手指头生造出来的信息,它们都越来越公开地指向现存的社会和国家制度,人们不是寻找建设性的办法来医治社会疾病,而是利用言论自由来毁灭这个社会。1987年11月2日在纪念十月革命70周年大会上,戈尔巴乔夫宣称:“苏共对共产主义运动的未来不会有所怀疑。它将取代资本主义……我们正在走向一个新世界——共产主义世界。我们一定把这条路走到底,永不回头!”这些引起暴风雨般欢呼的话语说过仅仅四年,苏联没有了,社会主义没有了,更不必提什么总书记号召的共产主义事业了。他那卑鄙无耻的嘴脸真的叫人惊奇:几年之后,他居然又称,自他懂事以来,就一直梦想着要把共产主义埋葬。这一切决定了群众对改革、对党、对戈尔巴乔夫只能是失望,从而也加强了对手的地位。

民族关系 在历史上,俄罗斯就是把一块块土地合并入政治经济联盟而形成的。加入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共同的国家利益把它们融合到了一起。它们在加入俄罗斯家园之后,共同的职责已不是相互竞争,而是在统一的国家中相互协作。巨大的领土面积、复杂的推动力和地缘政治条件、民族构成的多元化决定了共同的民族利益——必须采取一切手段巩固国家,巩固一切国家机构。在苏联,俄罗斯人民作为数量最多的民族,为这个成长中的国家支撑着最主要的负担。它是建设和巩固这个国家的最主要的支柱。同时,却并不存在任何专属于俄罗斯族的特权。俄罗斯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既不是统治民族,也不是从属民族。可是,历史有时候就爱这样,它跟我们开了个惊人的玩笑:当各加盟共和国准备退出苏联之时以及它们退出之后,有些国家的民族主义甚至是地方沙文主义的褐色之花就怒放起来了。同时,遗憾的是,在俄罗斯内部,当“自由民主派”当权之后,也先后出现了一个个沙文主义集团,更有甚者,还有大行法西斯之道的社会渣滓——他们用民主主义的口号,打着关怀俄罗斯人民利益的旗号,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贫乏和野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把政权抢夺到手的那些人往好里说都是西方思想的附庸,实际上都是直接听命于西方的走狗,他们决心把俄罗斯交付西方听凭宰割。这样的心理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一定会产生相反的一面——赤裸裸的、攻击性极强的民族主义,这是在本质上同意真正的爱国主义完全对立的东西。什么是全民爱国主义?事实上伟大卫国战争对此已经作出了最令人信服的回答。难道说没有爱国主义,人们就能忍受那种可怕的损失,能克服那种生活的艰难困苦,直至胜利吗?不能的!我们的悲剧就在于我们丢失了“苏维埃价值”,我们没有把过去的一切正面的东西带到新时期来。非但如此,许多对我们格格不入的、不为大多数人民所接受的教义,也被强加给这个社会。我们的国家缺少一种起核心作用的思想,有的只是起瓦解作用的、外来的思想和价值。

……

读雷日科夫的《大国悲剧》,时常令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既惊叹杜勒斯60多年前的预言能够在40年后惊人地变为现实,又哀叹苏联为什么要按照杜勒斯设计的思路一步步的和平演变。20年前的苏联崩溃解体,随之而来的是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变色易帜,无疑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莫大的损失,也给我们中国敲响了警钟。杜勒斯当时不仅仅预言了苏联的崩溃解体,而且在新中国成立之时曾经预言对中国的和平演变,寄托在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杜勒斯说:“解放可以用战争以外的方法达成,要摧垮社会主义对自由世界的威胁必须是而且可能是和平的方法。社会主义国家将要发生一种演进性的变化”,他告诫人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也就是所谓“寄托在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代和第四代人的身上”。杜勒斯不是伟大的哲人,他是共产主义的死敌。但是,杜勒斯的话就象魔咒一样,让我们几十年来始终应对着这个变颜色和平演变的严肃命题。几十年过去,平心而论,很多不尽人意的社会现象证实历史似乎站在了杜勒斯的预言一边。毛主席说过:“帝国主义说,对于我们的第一代、第二代没有希望,第三代、第四代怎么样,有希望。帝国主义的话讲得灵不灵?我不希望它灵,但也可能灵。”我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的一个关键节点上,如果继续拉大贫富差距,贪污腐败不能有效遏制,黑社会势力依然猖獗,分裂势力甚嚣尘上,外交上唯美国的马首是瞻,西方的价值观照旧有很大市场,虚夸的泡沫经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迟缓,难说会有什么意外的结果。当然,中国不是苏联,中华民族不是俄罗斯民族,我们要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要让杜勒斯和平演变中国的预言变成笑谈,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这是毋庸置疑的。

苏联历任的领导人都有谁?

苏联共产党领导人 (按时间排序)

1.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1917年10月6日—1922年4月3日 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列昂·托洛茨基 1917年10月—1927年8月 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2.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1922年4月3日—1953年3月5日 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共十九大结束前),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苏共十九大结束后)

格里高利·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 1946年—1953年3月14日 (苏共中央书记)

3.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1953年9月7日—1964年10月14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4.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1964年10月14日—1982年11月10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64年10月14日至1966年4月8日为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5.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6. 康斯坦丁·乌斯蒂诺维奇·契尔年科 1984年2月13日—1985年3月10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7.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1985年3月11日—1991年12月25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国家元首 (按时间排序)

1. 列甫·波里索维奇·加米涅夫 1917年11月9日—1917年11月21日(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2. 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斯维尔德洛夫1917年11月21日—1919年3月16日(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3. 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弗拉基米尔斯基 1919年3月16日—1919年3月30日 (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4.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 1919年12月30日—1938年7月19日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1922年12月30日至1938年1月12日为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1938年1月17日至1946年5月9日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5. 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什维尔尼克 1946年5月9日—1953年3月1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6. 克莱门特·叶夫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 1953年3月15日—1960年5月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7.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1960年5月7日—1964年7月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8. 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 1964年7月5日—1965年12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9. 尼古拉·维克托罗维奇·波德戈尔内 1965年12月9日—1977年6月1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0.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1977年6月16日—1982年11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1.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1982年11月10日—1983年6月1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2.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1983年6月16日—1984年2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3.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1984年2月9日—1984年4月1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4.康斯坦丁·乌斯蒂诺维奇·契尔年科 1984年4月11日—1985年3月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5.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1985年3月5日—1985年7月2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6.安德列·安德列耶维奇·葛罗米柯 1985年7月27日—1988年8月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7.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1988年8月1日—1989年5月25日(1989年5月25日至1990年3月15日为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3月15日至1991年12月25日为苏联总统)

政府首脑(按时间排序)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1917年11月8日—1924年1月23日(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

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李可夫 1924年1月23日—1930年12月19日(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 1930年12月19日—1941年5月6日(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1941年5月6日—1946年3月19日 (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1946年3月19日至1953年3月5日为部长会议主席)

格里高利·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 1953年3月5日—1955年2月8日(部长会议主席)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尔加宁 1955年2月8日—1958年3月27日 (部长会议主席)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1958年3月27日—1964年10月15日 (部长会议主席)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 1964年10月15日—1980年10月23日 (部长会议主席)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吉洪诺夫 1980年10月23日—1985年9月27日(部长会议主席)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 1985年9月27日—1991年1月14日(部长会议主席)

瓦连京·谢尔盖耶维奇·帕夫洛夫 1991年1月14日—1991年8月24日(苏联总理)

有点乱,见谅,但愿对您有用。

谁有历届苏联(苏俄)政治局候补委员名单?

历届苏联政治局

如果有用,望采纳。

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

时间:1919年3月18—23日

委员:列宁、加米涅夫、克列斯京斯基、斯大林、托洛茨基、斯塔索娃(1919年9月7日临时成为委员)

候补委员:布哈林、季诺维也夫、加里宁

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

时间:1920年3月29日—4月5日

委员:列宁、加米涅夫、克列斯廷斯基、斯大林、托洛茨基

候补委员:加里宁、季诺维也夫、布哈林

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

时间:1921年3月8—16日

委员:列宁、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斯大林、加米涅夫

候补委员:莫洛托夫、加里宁、布哈林

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时间:1922年3月27日—4月2日

委员: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托洛茨基

候补委员:布哈林、莫洛托夫、加里宁

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时间:1923年4月17—25日

委员:列宁(—1924年1月24日逝世)、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斯大林、加米涅夫、李可夫、托姆斯基

候补委员:加里宁、莫洛托夫、布哈林、鲁祖塔克

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时间:1924年5月23—31日

委员:布哈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李可夫、斯大林、托姆斯基、托洛茨基

候补委员:莫洛托夫、加里宁、捷尔任斯基、鲁祖塔克、索科利尼科夫、伏龙芝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四次代表大会(1925年12月)

政治局委员:上届7人除加米涅夫降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外全部留任,新增3人

斯大林(组织局委员、中央总书记)

季诺维也夫(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1926年7月撤职)

布哈林(《真理报》编辑)

李可夫(人民委员会主席)

托姆斯基(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 

托洛茨基(电力技术管理局局长、工业科学技术院院长,1926年10月撤职)

莫洛托夫(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新任

伏罗希洛夫(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陆海军人民委员)新任

加里宁(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新任

候补委员:捷尔任斯基、加米涅夫、彼得罗夫斯基、鲁祖塔克、乌格拉诺夫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五次代表大会(1927年12月)

政治局委员:上届9人除季诺维也夫、托洛茨基届中被撤职外全部留任,新增2人

斯大林(组织局委员、中央总书记)

莫洛托夫(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莫斯科市委书记)

加里宁 (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伏罗希洛夫(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陆海军人民委员)

布哈林(《真理报》编辑,1929年11月撤职)

古比雪夫(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新任

李可夫(人民委员会主席)

鲁祖塔克(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新任

托姆斯基(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

候补委员:安德烈耶夫、卡冈诺维奇、基洛夫、科西奥尔、米高扬、彼得罗夫斯基、乌格拉诺夫、丘巴尔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六次代表大会(1930年6月)

政治局委员:上届9人除布哈林届中被撤职外,托姆斯基在十六大上未连任外全部留任,新增3人

斯大林(组织局委员、中央总书记) 

莫洛托夫(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1930年12月后免去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专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加里宁 (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伏罗希洛夫(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陆海军人民委员)

卡冈诺维奇(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新任

科西奥尔(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新任

基洛夫(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新任

古比雪夫(国家计委主席)

鲁祖塔克(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32年2月撤职

李可夫(人民委员会主席,1930年12月撤职)

奥尔忠尼启则(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1932年改任人民委员会重工业人民委员)1930年12月接替李可夫政治局委员职务

安德烈耶夫(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交通运输人民委员)1932年2月接替鲁祖塔克政治局委员职务

候补委员:安德烈耶夫、米高扬、彼得罗夫斯基、塞尔佐夫、丘巴尔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七次代表大会(1934年1月)

政治局委员:上届12人(包括届中增补2人)除李可夫、鲁祖塔克届中被撤职外全部留任

斯大林(组织局委员、中央总书记) 

莫洛托夫(人民委员会主席)

卡冈诺维奇(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35年改任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人民委员会交通运输人民委员,后又兼任重工业人民委员兼燃料工业人民委员,1938年晋升人民委员会副主席)

伏罗希洛夫(国防人民委员)

加里宁 (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奥尔忠尼启则(人民委员会重工业人民委员)1937年2月自杀

古比雪夫(组织局委员、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国家计委主席,1935年1月逝世)

基洛夫(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列宁格勒省委书记,1934年12月遇刺身亡)

安德烈耶夫(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交通运输人民委员,1935年2月改任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

科西奥尔(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1938年5月撤职不久被处死

米高扬(人民委员会内外贸易人民委员)新任,1935年2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

丘巴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新任,1935年2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

候补委员:米高扬(1935年2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彼得罗夫斯基、波斯特舍夫、鲁祖塔克、丘巴尔(1935年2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八次代表大会(1939年3月)

政治局委员:上届12人(包括届中增补2人)除基洛夫、古比雪夫、奥尔忠尼启则届中去世,科西奥尔届中被撤职、丘巴尔未在十八大上连任外外全部留任,新任2人

斯大林(组织局委员、中央总书记、1941年兼任人民委员会主席、1946年兼任部长会议主席)

赫鲁晓夫(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1949年12月改任书记处书记兼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新任

安德烈耶夫(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1943—1946年兼任人民委员会农业人民委员。1946—1953年兼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集体农庄事务委员会主席)

伏罗希洛夫(国防人民委员,1941年任西北方向总指挥部司令、西北方面军总司令、列宁格勒前线司令,1942年任游击队总司令,1945年任盟国对匈牙利管制委员会主席,1947年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文化局局长)

日丹诺夫(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列宁格勒州和市委书记,1946年改任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主席)新任,1948年8月去世

卡冈诺维奇(组织局委员、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部长会议副主席)

加里宁 (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46年6月去世

米高扬(人民委员会内外贸易人民委员,1946年起任部长会议副主席)

莫洛托夫(人民委员会主席,1941年后改任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

贝利亚(部长会议副主席、内务部部长)新任,1946年3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

马林科夫(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部长会议副主席)1946年3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

沃兹涅先斯基(部长会议副主席、国家计委主席)新任,1947年2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1949年3月免去不久被处死

布尔加宁(部长会议副主席、武装力量部部长)新任,组织局委员,1948年2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

柯西金(部长会议副主席、财政部长)新任,1948年9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

候补委员:贝利亚、什维尔尼克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九次代表大会(1952年10月)

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撤销了政治局、组织局的设置,改设主席团(25人)、主席团执行局(9人)和五人小组

主席团执行局成员

斯大林(中央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五人小组成员,1953年3月5日去世)

贝利亚(部长会议副主席、五人小组成员,1953年3月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内务部长)1953年6月撤职

布尔加宁(部长会议副主席、五人小组成员,,1953年3月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国防部长,1955年2月后任部长会议主席)

伏罗希洛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卡冈诺维奇(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马林科夫(书记处书记、部长会议副主席、五人小组成员,1953年6月后任部长会议主席,1955年2月改任部长会议副主席、电站部部长)

别尔乌辛(部长会议副主席,1955年起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萨布罗夫(部长会议副主席、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

赫鲁晓夫(书记处书记兼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五人小组成员,1953年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设立中央委员主席团(10人)取代中央委员的两个机构——主席团和主席团执行局

1953年3月主席团成员除了原来主席团执行局8人外,还增加以下2人

莫洛托夫(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交部长)

米高扬(部长会议副主席兼贸易部长)

1955年7月又增补以下两人

基里钦科(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

苏斯洛夫(书记处书记)

候补委员:勃列日涅夫、维辛斯基、兹维列夫、伊格纳托夫、卡巴诺夫、柯西金、帕托利切夫、别戈夫、普扎诺夫、杰沃森、尤金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1956年2月)

主席团成员:除贝利亚届中被枪决外,二十大留任上届主席团全部11名成员(包括增补的2人)

赫鲁晓夫(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8年起兼任部长会议主席)

布尔加宁(部长会议主席)1958年9月免去

伏罗希洛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0年7月免去

卡冈诺维奇(部长会议副主席、建筑材料工业部部长)1957年6月撤职

马林科夫(部长会议副主席、电站部部长)1957年6月撤职

米高扬(部长会议副主席、贸易部部长)

莫洛托夫(部长会议副主席、国家监察部部长)1957年6月撤职

别尔乌辛(部长会议副主席、中型机械制造工业部部长)1957年6月将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萨布罗夫(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1957年6月撤职

苏斯洛夫(书记处书记)

基里钦科(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1960年5月免去

勃列日涅夫(书记处书记,1960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57年6月增补

阿里斯托夫(书记处书记、苏共中央俄罗斯联邦局副主席)1957年6月增补

别利亚耶夫(书记处书记、哈萨克党委第一书记)1957年6月增补,1960年5月免去

朱可夫(国防部部长)1957年6月增补,1957年10月免去

伊格纳托夫(高尔基州党委第一书记)1957年6月增补

科兹洛夫(书记处书记)1957年6月增补

库西宁(书记处书记)1957年6月增补

福尔采娃(书记处书记、政府文化部部长)1957年6月增补

什维尔尼克(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1957年6月增补

穆希金诺夫(乌兹别克斯坦党委第一书记)1957年12月增补

柯西金(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60年5月增补

波德戈尔内(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1960年5月增补

波利扬斯基(部长会议副主席)1960年5月增补

候补委员:勃列日涅夫(1957年6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朱可夫(1957年6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穆希金诺夫(1957年12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福尔采娃(1957年6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什维尔尼克(1957年6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谢皮洛夫

1959年的苏共二十一大未作人事调整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1959年2月)

主席团成员:未作人事调整

赫鲁晓夫(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兼任部长会议主席)

伏罗希洛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0年7月免去

米高扬(部长会议副主席、贸易部部长)

别尔乌辛(部长会议副主席、中型机械制造工业部部长)1957年6月将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苏斯洛夫(书记处书记)

基里钦科(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1960年5月免去

勃列日涅夫(书记处书记,1960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阿里斯托夫(书记处书记、苏共中央俄罗斯联邦局副主席)

别利亚耶夫(书记处书记、哈萨克党委第一书记)1960年5月免去

伊格纳托夫(高尔基州党委第一书记)

科兹洛夫(书记处书记)

库西宁(书记处书记)

福尔采娃(书记处书记、政府文化部部长)

什维尔尼克(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穆希金诺夫(乌兹别克斯坦党委第一书记)

柯西金(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60年5月增补

波德戈尔内(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1960年5月增补

波利扬斯基(部长会议副主席)1960年5月增补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1961年10月)

主席团成员:上届主席团成员,除届中撤职免职外的14人,10人留任,阿里斯托夫、伊格纳托夫、福尔采娃、穆希金诺夫未留任,新增1人

勃列日涅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4年10月改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沃罗诺夫(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主席)新任

科兹洛夫(苏共中央第二书记,1963年4月中风,1964年11月免去书记处书记职务)

柯西金(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64年10月改任部长会议主席)

库西宁(书记处书记,1964年5月去世)

米高扬(部长会议副主席、贸易部部长,1964年改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波德戈尔内(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1963年6月增补为书记处书记,1965年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波利扬斯基(部长会议副主席)

苏斯洛夫(书记处书记)

赫鲁晓夫(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1964年10月撤职

什维尔尼克(苏共中央党务委员会主席兼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基里连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 ,1962年4月增补

谢列平(书记处书记)1964年11月增补

谢列斯特(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1964年11月增补

马祖罗夫(部长会议副主席) ,1965年3月增补

候补委员:格里申、马祖罗夫(1965年3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姆扎瓦纳泽、拉希多夫、谢尔比茨基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1966年3月)

改主席团为政治局

政治局委员:上届15人(包括增补4人)除届中撤职1人,去世1人外,10人留任,科兹洛夫、米高扬、什维尔尼克未留任,新增1人

勃列日涅夫(苏共中央总书记)

沃罗诺夫(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主席)

基里连科(书记处书记)

柯西金(部长会议主席)

马祖罗夫(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佩尔谢(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新任

波德戈尔内(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波利扬斯基(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苏斯洛夫(书记处书记)

谢列平(书记处书记,1967年9月免去书记处书记职务,转任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

谢列斯特(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

候补委员:格里申、杰米契夫、库纳耶夫、马谢罗夫、姆扎瓦纳泽、拉希多夫、乌斯季诺夫、谢尔比茨基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1971年3月)

政治局委员:上届11人全部留任,新增4人

勃列日涅夫(苏共中央总书记)

沃罗诺夫(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主席)1973年4月免去

格里申(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新任

基里连科(书记处书记)

柯西金(部长会议主席)

库拉科夫(书记处书记)新任

库纳耶夫(哈萨克党委第一书记)新任

马祖罗夫(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佩尔谢(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波德戈尔内(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波利扬斯基(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苏斯洛夫(书记处书记)

谢列平(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1975年4月免去

谢列斯特(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1973年4月免去

谢尔比茨基(乌克兰部长会议主席)新任

安德罗波夫(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 ,1973年4月增补

格列奇科(国防部长) ,1973年4月增补

葛罗米柯(外交部长) ,1973年4月增补

候补委员:安德罗波夫(1973年4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杰米契夫、马谢罗夫、姆扎瓦纳泽、拉希多夫、乌斯季诺夫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1976年2月)

政治局委员:上届18人(包括增补的3人)除届中免去的沃罗诺夫、谢列斯特、谢列平外,14人留任,波利扬斯基未连任,新增2人

勃列日涅夫(苏共中央总书记,1977年起兼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安德罗波夫(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

格列契科(国防部长)

格里申(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

葛罗米柯(外交部长)

基里连科(书记处书记)

柯西金(部长会议主席)1980年10月免去

库拉科夫(书记处书记)1978年7月去世

库纳耶夫(哈萨克党委第一书记)

马祖罗夫(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78年11月免去

佩尔谢(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波德戈尔内(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77年5月免去)

罗曼诺夫(列宁格勒市委第一书记)新任

苏斯洛夫(书记处书记)

乌斯季诺夫(书记处书记)新任

谢尔比茨基(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

契尔年科(书记处书记)1978年11月增补

吉洪诺夫(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80年出任部长会议主席)1979年11月增补

戈尔巴乔夫(书记处书记)1980年10月增补

候补委员:阿利耶夫、杰米契夫、马谢罗夫、波诺马廖夫、拉希多夫、索洛缅采夫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1981年2月)

政治局委员:上届19人(包括增补的3人)除届中免去的波德戈尔内、马祖罗夫、柯西金,届中去世的库拉科夫外,14人留任,格列契科未连任,无新增委员

勃列日涅夫(苏共中央总书记兼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82年11月去世

安德罗波夫(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1982年5月增补为书记处书记,1982年11月任苏共中央总书记,1984年2月去世)

契尔年科(书记处书记,1984年2月任苏共中央总书记,1985年3月去世)

戈尔巴乔夫(书记处书记,1985年3月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格里申(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

葛罗米柯(外交部长)

基里连科(书记处书记)1982年11月免去

库纳耶夫(哈萨克共产党第一书记)

佩尔谢(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1983年5月去世

罗曼诺夫(列宁格勒市委第一书记,1983年6月增补为书记处书记)1985年7月免去

苏斯洛夫(书记处书记)1982年1月去世

吉洪诺夫(部长会议主席)1985年10月免去

乌斯季诺夫(国防部长)1984年12月去世

谢尔比茨基(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

阿利耶夫(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82年11月增补

沃罗特尼科夫(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主席)1983年12月增补

索洛缅采夫(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1983年12月增补

利加乔夫(书记处书记)1985年4月增补

雷日科夫(部长会议主席)1985年4月增补

切布里科夫(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1985年4月增补

谢瓦尔德纳泽(外交部长)1985年7月增补

候补委员:阿利耶夫、杰米契夫、基谢廖夫、库兹涅佐夫、波诺马廖夫、拉希多夫、索洛缅采夫(1983年12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谢瓦尔德纳泽(1985年7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1986年2月)

政治局委员: 上届21人(包括增补的7人)除届中免去的基里连科、罗曼诺夫、吉洪诺夫,届中去世的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苏斯洛夫、佩尔谢、乌斯季诺夫外,11人留任,格里申未连任,新增1人

戈尔巴乔夫(苏共中央总书记)

阿利耶夫(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87年10月免去

沃罗特尼科夫(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主席)

葛罗米柯(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88年9月免去

扎伊科夫(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新任

库纳耶夫(哈萨克党委第一书记)1987年1月免去

利加乔夫(书记处书记)

雷日科夫(部长会议主席)

索洛缅采夫(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1988年9月免去

切布里科夫(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1989年9月免去

谢瓦尔德纳泽(外交部长)

谢尔比茨基(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1989年9月免去

斯柳尼科夫(苏共中央社会经济政策委员会主席)1987年6月增补

雅科夫列夫(苏共中央国际政策委员会主席)1987年6月增补

尼科诺夫(书记处书记)1987年6月增补,1989年9月免去

梅德韦杰夫(苏共中央意识形态委员会主席)1988年9月增补

克留奇科夫(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1989年9月增补

马斯柳科夫(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89年9月增补

伊瓦什科(苏共中央副总书记)1988年12月增补

候补委员:杰米契夫、多尔吉赫、叶利钦、斯柳尼科夫(1987年6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索科洛夫、索洛维约夫、塔雷津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1990年7月)

政治局委员:上届19人(包括增补的7人)除届中免去的阿利耶夫、葛罗米柯、库纳耶夫、索洛缅采夫、切布里科夫、谢尔比茨基外,仅戈尔巴乔夫、伊瓦什科留任

戈尔巴乔夫(苏共中央总书记)

伊瓦什科(苏共中央副总书记)

布罗基亚维丘斯(立陶宛共产党第一书记)新任

贡巴里泽(格鲁吉亚共产党第一书记)新任,1991年1月撤职

古连科(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新任

扎索霍夫(书记处书记)新任

卡里莫夫(乌兹别克共产党第一书记)新任

卢钦斯基(摩尔达维亚共产党第一书记)新任

马萨利耶夫(吉尔吉斯共产党第一书记)新任

马赫卡莫夫(塔吉克共产党第一书记)新任

莫夫西相(亚美尼亚共产党第一书记)新任,1990年12月撤职

穆塔利博夫(阿塞拜疆共产党第一书记)新任

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共产党第一书记)新任

尼亚佐夫(土库曼共产党第一书记)新任

波洛兹科夫(俄罗斯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新任

普罗科菲耶夫(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新任

鲁比克斯(拉脱维亚共产党第一书记)新任

谢苗诺娃(书记处书记)

西拉里(政治局委员)新任

索科洛夫(白俄罗斯共产党第一书记)新任,1990年12月撤职

斯特罗耶夫(书记处书记)新任

弗罗洛夫(《共产党人》主编)新任

舍宁(书记处书记)新任

亚纳耶夫(书记处书记、副总统)新任,1991年1月撤职

马洛费耶夫(白俄罗斯共产党第一书记)新任

波戈相(亚美尼亚共产党第一书记)新任,1991年7月撤职

安努斯(政治局委员)1991年1月增补

阿曼巴耶夫(吉尔吉斯共产党第一书记)1991年4月增补

叶列梅(摩尔达维亚共产党第一书记)1991年4月增补

苏尔科夫(苏军全军党委书记)1991年4月增补

雷日科夫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雷日科夫名言、雷日科夫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布于 2022-08-09 05:08:56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4
目录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