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耕地占比(科尔沁沙地是我国最大的沙地)

今天给各位分享科尔沁沙地耕地占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科尔沁沙地是我国最大的沙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沙地有什么优势和劣势,沙地是怎么演变?

其一

科尔沁沙地

西辽河南部与教来河以东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年均降水450毫米左右,丘间滩地面积较大,低湿地较多,植被组合复杂而茂密;在东部边缘的西辽河与东辽河汇流地区,水热、土地、生物等资源十分充足,是农、林、牧的高效生产区。今后应对土地利用进行更科学的合理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并营造防护林,或进行草田轮作,增加牧业生产比重,使农、林、牧更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全面综合发展。在西部广,大坨甸地区,适宜耕种的土地较少,只能利用一小部分作为农业用地。总之,教来河以东沙地,除东部边缘外,其余地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宜过大,并营造防护林,增加植被。对流沙要尽快采取植物治沙措施或栽植防风固沙林加以治理 [4]  。

其二

西拉木伦河南部与教来河以西地区。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流沙面积增大,沙丘间滩地数量少,面积小植被覆盖度较低,由光沙蒿、乌丹蒿等沙生半灌木群落及一年生的先锋群落组成最基本的植被类型,灌丛和疏林都不发达,仅在老哈河以东有一些榆树疏林分布。沙地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20%,其中流动沙丘占7%,半固定沙丘占7%,固定沙丘占6%。本小区生态环境脆弱,风沙危害较重。

今后发展方向应以牧为主,林牧结合;对固定沙丘和甸子地草场进行轮牧,严禁滥垦、滥牧;对水土条件较好的土地进行围封,建立草库伦、基本草牧场和稳定高产的粮料基地;对流动和半固定沙丘进行人工补播和飞播沙生植物,并栽植灌木和乔木;选择适宜地段,营造以锦鸡儿为主的灌木饲料林柳灌等经济林和杨柳用材林;逐步形成乔、灌、草结合,带、网、片配置,建立林牧经济区,达到治理沙害、发展生产的目的。

其三

老哈河与教来河的中上游地区,基质转为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较严重。沙地面积不大,约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1%。因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气候比较温和湿润。河谷滩地可作农业用地;陡坡应种草植树。科尔沁沙地北部,即大兴安岭东南侧山前的低丘漫岗及西拉木伦河、查干木伦河、乌尔吉木伦河、呼虎尔河、霍林河等洪积平原上的沙地治理,应从这里的自然条件出发。该区地带性土壤为暗栗钙土,草原植被为优势群系,灌丛化草原为常见群落,大都已开垦为农田,沙丘多集中于河流中下游一带,沙地面积267万公顷,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3%,其中流动沙丘占5.5%,半固定沙丘占20%,固定沙丘占27.5%。从治理角度,此区可分东、西两个小区。在西半部,即西拉木伦河与新开河西北部沙地,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42%,其中流抄占5%,半固定沙丘占15%,固定沙丘占22%。这里的天然草原是良好牧场。今后应加强基本农田和草原建设,对不合理的耕地,应退耕还林还牧;对退化的沙化草场,采用围封和人工种植优良牧草,逐渐恢复草场生产力;对现有森林资源应加强保护和抚育,同时要建立农田、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因地制宜营造薪炭林和灌木饲料林,逐步扩大森林覆盖率,发挥其综合效益。

在东半部,即新开河与西辽河之间的冲积平原,由于历史上河水频频改道,形成了冲积沙堆与河流故道的低湿地交错分布的景观特色。沙地镶嵌其上,占科尔沙沙地总面积的11%。这里沙地面积少,流沙比例小,水土条件优越,是重要的农业区,如今农田防护林已成林网。今后在搞好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同时,应扩大林牧比重;对现有草甸可建立基本草牧场或粮料基地,促进猪、羊、肉牛的饲养;在搞好防护林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树种营造多种林种;促使农林牧结合、协调发展,可建设成为岭东沙地的高效经济区。

从上述科尔沁沙地变迁史和成因中,我们得到的启悟是多方面的。第一,对沙区经济建设要有生态意识,我们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并不优越,在开发时,必须克服随意性,在那里搞经济建设必须以生态建设为主线,要搞无污染的工业,搞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第二,要搞沙产业,沙地的自然环境不同于其他地区,要搞成套的、有特色的沙产业,以发挥沙地的优势。第三,对沙区的开发建设要有辩证观。科尔沁沙地的土地资源丰富而多样,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高、储量大,便于开发利用,且光热充足,雨热同季,生长期长,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如何开发利用这里的土地资源,使它变成经济优势,则需要有新思路新观念,即必须牢固对立辨证的开发观,保护好原有的生态系统,在保护好原生植物基础上做一些合理的开发。在沙区内开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开发林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得当,沙区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财富来源,而且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不注重保护,不考虑生态平衡,盲目地掠夺性的开发利用,沙地资源不仅不能成为优势,而且完全是劣势了。第四,树立新的发展观。由“掠夺性开发”转向“可持续性开发”。长期以来,对沙地资源开发利用基本实行竭泽而渔的掠夺式开发,对沙地资源和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实施沙地开发与治理,必须注意以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为重要前提,既要考虑到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要对沙地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封沙育草,发展乔灌草药相配合、农牧林副经相协调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经济。第五,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特色经济、绿色产业。科尔沁沙地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植被景观比较多样、污染较轻的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在综合发展农林牧各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草产业、沙产业、旅游产业、畜产品加工业和建材业

翁牛特旗土地荒漠化带来了哪些危害?

1. 水土流失

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本地区境内辽河等水系上游水土流失、沙丘移动,风沙危害使土壤侵蚀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达5000—6000吨(流失单位).

同时由于风沙流淤积,致使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河床抬高,部分河段河床高出地面3—5米,丰水年上游泄洪泥沙俱下,给当地及下游的吉林省、辽宁省部分地区带来严重水患.

由于风沙侵袭,造成良田埋没,刮走耕地表层有机质,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严重阻碍着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2. 草牧场退化、沙化

由于沙化致使草牧场退化,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原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优质牧草的减少,牲畜可食性植物比重降低,有害有毒植物增多.

3.耕地减产

科尔沁沙地现有耕地面积3330万亩,其中沙质耕地面积62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8.9%.从现在生产情况看,生产粮食主要靠平原水浇田,平原水浇农田的粮食单产高达1000多斤,粮食产量占当地粮食总产量的68%.坡耕地、沙质耕地由于无水浇条件,产量低而不稳,粮食单产仅200—300斤.尤其近几年的连年干旱,大部分坡耕地和沙质耕地几乎处于绝收状态.

4.环境质量下降

近年来,本地区每年七级以上大风日数都在30天以上,沙尘暴天数剧增,导致生态脆弱,沙漠化严重,水源涵养能降低、气候调节能力下降,十年九旱,年年受灾,水旱灾害频繁交替发生,风沙埋没铁路、公路现象时常有发生,造成交通不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科尔沁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科尔沁草原现大部分已变为农耕地以及部分沙地,也有称科尔沁沙地。它是沿用古代蒙古族科尔沁部落名称命名。位于北纬42°5′~43°5′ ,东经117°30′~123°30′ 。海拔250~650米,处于西拉木伦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间的三角地带,西高东低,绵亘400余千米 ,面积约4.23 万平方千米 。

折叠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上属于松辽台向斜、吉林准褶皱带和内蒙古褶皱带三大地质构造单元。第四纪以来草原西部缓慢上升 ,东部轻微下沉 ,由下更新世到全新世相继沉积了厚达200 余米的松散岩系,组成了坨、甸的物质基础。

气候情况

气候冬寒冷,夏炎热 ,春风大 。年均降水量360毫米 ,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6~8月份,冬季以西北风为主,春秋则为西南风 ,年均风速3.5米/秒 ,最大风速可达21.7米/秒,大风日数常达30天左右。大风是沙地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区日照2900小时,日照率达67% ,10℃以上活动积温3160℃,无霜期140~150天。

关于科尔沁沙地耕地占比和科尔沁沙地是我国最大的沙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于 2022-08-18 15:08:41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155
目录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