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科夫斯基(塔尔科夫斯基 伯恩利)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塔尔科夫斯基,以及塔尔科夫斯基 伯恩利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塔尔科夫斯基的人物经历

俄罗斯导演,诗人之子,1954年考入国立莫斯科电影学院,毕业作品是和同学合作拍摄的《小提琴与压路机》。首部剧情长片《伊万的童年》获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其后每部作品均获得众多国际殊荣,很多评论家视《安德烈·卢布耶夫》为他最伟大的杰作。1982年脱离苏联。塔氏作品以如诗如梦的意境著称,主题宏大,流连于对生命或宗教的沉思和探索。伯格曼评价“他创造了崭新的电影语言,把生命像倒影、像梦境一般捕捉下来”。

“我要时间在银幕上以庄严的方式流动。”

“对我而言,选择艺术是被艺术的天职所桎梏。”

“对任何艺术家和艺术而言,内涵与良知都应先于技巧。”

几乎没有一位导演能象塔尔科夫斯基那样在镜头里如此深刻地寻找灵魂,并赋予人类以特别的关怀。塔尔科夫斯基,这位来自俄罗斯的电影诗人,一生拍片不多,但每一部都倾注了常人难以相信的救赎精神。在1986年塔尔科夫斯基去世后的十多年里,整个世界影坛对他的关注与评价超过了任何一位电影大师。

伯格曼这样评价塔尔科夫斯基:初看塔尔科夫斯基的影片仿佛是个奇迹。蓦然我发现自己置身于一间房间门口,过去从未有人把这房间的钥匙交给我。这房间我一直都渴望能进去一窥堂奥,而他却能够在其中行动自如游刃有余。我感到鼓舞和激励,竟然有人将我长久以来不知如何表达的种种都展现出来。我认为塔尔科夫斯基是最伟大的,他创造了崭新的电影语言,捕捉生命一如倒映,一如梦境。 童年居住的房子后来成为他思乡的一个可靠的道具,而最终在《牺牲》里复原,并随着主人公点火而燃烧。塔尔科夫斯基的父亲Arseniy Tarkovsky是俄罗斯的著名诗人,受其父影响,塔氏的电影里充满了诗意。

早年曾学音乐和阿拉伯语。 1954年考入苏联国立电影学院(VGIK)导演系学习,受教于著名导演罗姆(Mikhail Romm)。

1961年毕业作品是和同学合作拍摄的《小提琴与压路机》Katok i skripka。获纽约学生影展首奖。

1962年执导的《伊万的童年》Ivanovo detstvo ,从儿童的角度看战争,诗情洋溢,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作者因而成为国际知名导演。

1965年拍了俄罗斯画家鲁勃廖夫的传记片《安德烈·鲁勃廖夫》Andrey Rublyov ,1969年在戛纳电影节获国际影评人奖,但因有借古喻今之嫌,在国内直到1971年才允许上映。很多评论家视《安德烈·鲁勃廖夫》为他最伟大的杰作。

1972年,完成《飞向太空》Solyaris ,同年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1975年,完成《镜子》Zerkalo ,受到有关部门的“封杀”,当时未能广泛公映。

1979年,拍摄《潜行者》Stalker ,被公认为他的所有电影中最晦涩难懂的一部。 1982年开始移居国外

1983年,在意大利完成《乡愁》Nostalghia ,同年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国际影评人奖。

1986年,在瑞典完成《牺牲》Offret,同年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最佳艺术贡献奖、国际影评人奖和教会评审团奖。拍摄《牺牲》之前,他知道自己得了肺癌。就在这一年岁尾,塔尔柯夫斯基病逝巴黎。

圣三位一体是什么?

瑞典的英格玛·伯格曼与意大利导演费里尼、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圣三位一体”。

英格玛·伯格曼:《第七封印》、《处女泉》、《野草莓》、《呼喊与细语》、《穿过黑暗的玻璃》、《芬妮与亚历山大》

费里尼:《流浪汉》《大路》《卡比莉亚之夜》《甜蜜生活》《八部半》《八部半》《我的回忆》《卡萨诺瓦》

塔尔科夫斯基:《乡愁》、《镜子》《伊万的童年》《安德烈·卢布廖夫》《飞向太空》《牺牲》

前苏联著名电影导演被誉为“银幕诗人”的是谁

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是20世纪60年代su联出现的一位最具独创风格的青年导演,被称为“银幕诗人”。凭借1962年创作的故事片处女作《伊凡的童年》一举成名,

《镜子》是他的一部饱含深情的反思之作,既是一部生命个体的回忆录,同时也是人类文明

塔可夫斯基的成就有哪些?

初看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宛如一个奇迹。我感到鼓舞和激励,终于有人展现了我长久以来想要表达却不知如何表达的境界。对我来说,塔可夫斯基是最伟大的,他创造了崭新的、忠实于电影本性的语言,捕捉生命如同镜像、如同梦境。

——瑞典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在由俄罗斯这块土地上孕育而出的众多导演中,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毫无疑问是最伟大的一位。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是由于他是一位从根本上提升了电影艺术品格的伟大导演,更因为正是有了像塔可夫斯基这样的少数几个天才的出现,才最终改变了人们对电影的观念,并使电影从一种单纯的娱乐变成了一门可以与文学、音乐、戏剧、美术等源远流长的艺术门类相比肩的艺术。以至于在国际影坛上,塔可夫斯基一直与英格玛·伯格曼、费德里克·费里尼这两位大师齐名,成为对于世界电影来说不可或缺的几位最重要的导演。

1932年,出生于俄罗斯这块土地上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天分。而他的父亲就是俄罗斯最为著名的诗人阿尔谢尼·亚历山大洛维奇·塔可夫斯基。只不过父亲成名要比塔可夫斯基晚,而且又是因为他的名声才使父亲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早在童年时代就接受了良好的艺术教育的塔可夫斯基,终于在长大成人后如愿以偿地报考了电影学院。而他在即将毕业时创作的那部影片《压路机与小提琴》,也因其流畅的叙事和隽永的风格而大获好评。1960年,塔尔科夫斯基得到了莫斯科电影厂的批准,开始接手当时已处于瘫痪状态中的影片《伊凡的童年》的拍摄工作。

为了能够顺利而且出色地完成自己的这部处女作,塔可夫斯基不仅重写剧本、重找演员、重选外景,甚至以平均每天40.7公尺的拍摄进度向前推进。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这部电影就在他的手中宣告完成,不但为电影厂节省了2.4万卢布的巨大开销,而且创造了发行1 500个拷贝这一佳绩的电影奇迹。当然,如果塔可夫斯基只是做到了这些,那还算不了什么。更令人惊奇和叹服的,是他在影片中所表现出的战争对儿童心理所造成的那种摧残,那种于无声处听惊雷般的震撼,不仅让全世界见识到了这位年仅30岁的青年才俊所拥有的卓越才华,也由此使他在第23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夺得了金狮奖这一殊荣。至此,刚刚走上电影艺术这方舞台的塔可夫斯基就被评论界戴上了“银幕诗人”的桂冠,而这部《伊凡的童年》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作者电影”中的经典之作。

此后,塔可夫斯基又先后创作了《安德烈·鲁勃廖夫》和《索拉里斯星球》两部影片,而后者更是使他获得了第2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特别奖。至于再稍后一些的影片《镜子》,则被塔可夫斯基本人视为“我记忆中的一个清晰、精练的童年景象”,同时也最为鲜明地体现了在塔可夫斯基的作品中一以贯之的那种诗性风格。在推出了《镜子》这部影片后,塔可夫斯基在他后期的电影创作中也变得越来越像一位布道者,从《潜行者》到《乡愁》再到《牺牲》,他渐渐开始有意识地执著于完成一种对堕落状态中的人类的拯救使命。

1983年,塔可夫斯基被获准以《潜行者》导演的身份到意大利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因为此前的他早就萌生出了到国外拍片的意图,所以在此次电影节结束后,他竟在没有请示当局的情况下就擅自留在了意大利,并在不久后获得了拍摄经典影片《乡愁》的资金。在拍摄自己的最后一部代表作《牺牲》的时候,已经重病缠身的塔可夫斯基不得不在医院和拍摄现场间辗转往复,那种断断续续的制作过程也很像是一位垂危的病人在书写着自己的遗书。事实上,在另一位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的老搭档、著名的摄影师史文·纽克维斯特的帮助下,塔可夫斯基的这份“遗书”确实写得极为精美和雅致,而且又拥有着令人无法不为之动容的永恒魅力。据说塔可夫斯基的医生在看完《牺牲》后整整哭了一天,还试图通过化疗的手段使他的病情在戛纳电影节开幕之前有所好转,但一切似乎为时已晚。当这部经典之作在第3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特别奖的时候,是塔可夫斯基的儿子安德鲁沙代替自己的父亲参加了颁奖典礼。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岁末时分,塔可夫斯基在巴黎病逝,终年54岁。

至于记载着他的电影理念的那部《雕刻时光》,以及他留在人间的那几部旷世杰作,则让后世之人在阅读这份最为珍贵的“遗嘱”时,也对这位电影大师充满了永远不会停止的深深敬意。

《塔可夫斯基父子》被称为俄罗斯版《傅雷家书》,如何看待这样的评价?

塔可夫斯基父子》被称为俄罗斯版《傅雷家书》,正确看待这样的评价。例如,阿森尼,我们可能不再认为他是一个胆小、逃避现实的父亲,实际上他对儿子的出生非常兴奋,所以他用了“伯利恒之星”来比喻。我们知道,耶稣生来就有一些神迹,这意味着当伟人出生时,天上的星星都是不祥的预兆,他甚至把儿子的出生与此联系在一起。但他对情绪、情感,尤其是爱情的控制是可怕的。当爱来临时,一切都被遗忘了。这种气质反映在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身上。

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夸大这一事件的意义。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AndreiTarkovsky)在二战期间长大,当时无父儿童在苏联很常见。但我认为对安德烈来说,可能是他父亲“抛弃”了他们,而不是家里没有男人。别忘了安德烈的妈妈。她是一个在精神和道德方面对自己非常严格的女人。

正如安德烈所说,他从未在家里找到另一个男人,这意味着他的母亲在他父亲之后从未有过另一段浪漫关系。她对孩子有一种过分的自尊要求,家庭教育很严格,看到别人吃得好吃,你千万不要流露出你想吃或贪吃的想法。安德烈的妹妹在传记中写道,在这种过度自尊的教育中,安德烈从来没有哭过。从不哭的孩子。他不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软弱。

针对您提到的问题。与其说是他与父亲的紧张关系,不如说是他与母亲的紧张关系。刚才,他的母亲是一个要求很高的人,男孩的独立首先应该摆脱她的控制。从当今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对父母都不成功,也不能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他的父亲不在,因此他青少年时期的叛逆主要是与母亲,他与母亲的关系多年来一直紧张。

西方电影史上的圣三位一体是指?

《圣三位一体》是一幅画。

作者是马萨乔,文艺复兴初期艺术革命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他在继承乔托绘画风格的同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在绘画的空间透视、立体感效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为文艺复兴现实主义绘画革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纳税金》、《布施和亚拿尼亚之死》以及《圣三位一体》等。1429年后从画坛神秘消失,年仅27岁。

扩展资料:

《圣三位一体》是画家1425年受圣玛利亚·诺维拉教堂委托绘制的。内容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上帝有统一的神性却可以分为三身,既圣灵、圣父(上帝)、圣子(基督)的教义。马萨乔选择了耶稣受难的场面,并以一间拱柱式的方形礼拜堂为背景展开他的创作。

画面上共有六个人,位于中间的是圣父、圣子。圣子被钉在十字架上,他全身苍白,没有一点血色,头低垂着,蓬乱的胡子看不出一点光泽。他的身后,庄严而又慈祥的圣父展开结实的双臂,举起十字架,显得高大而凝重。

关于塔尔科夫斯基和塔尔科夫斯基 伯恩利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于 2022-08-10 08:08:25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9
目录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