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佐夫(莫洛佐夫爷爷电影百度网盘下载)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莫洛佐夫,以及莫洛佐夫爷爷电影百度网盘下载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花样滑冰名将隋文静韩聪,为何甩不开俄罗斯的艺术分?

冬奥会双人滑短节目的比赛确实非常精彩,隋文静、韩聪发挥了自己在短节目当中的一贯优秀表现,当然我更希望自己能够在他们自由滑后手舞足蹈、老泪纵横的恭喜他们。在这里我主要想和大家聊一下这次俄罗斯双人滑选手们的艺术印象分。经过了短短几年的整合,俄罗斯双人滑再次形成了团体性的优势,甚至这次的集团优势不输于以往任何一届,强烈表现出了要在别人家门口拿到这块奥运金牌的决心。隋文静、韩聪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比赛在技术分方面,裁判的打分还是非常客观的,前三名的分差咬在了一点一分之内。但很多人不理解,隋文静还通过表演明显更精彩,却为何只领先塔拉索娃和莫洛佐夫零点二四的艺术分?这个问题我想从俄罗斯双人滑的滑行技术说起。

世界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滑行技术风格主要分为俄罗和北美两大派。俄罗斯双人滑的滑行技术十分规整,他们的滑行步子大、速度快、用韧充分、动作规范,芭蕾气质丰满,充满了浓厚的古典美和花样滑冰运动所特有的流动雕塑感。而北美风格无论从滑行到表演都显得相对自由一些,男伴和女伴之间的多样性交流相对突出,这很大程度上与各自的训练体系不同有关。在运动员学习滑冰的时候,俄罗斯的教练往往会告诉你只能这么滑,不允许你有其他的滑行模样,但这也牺牲了不少创造性和变化性。我们国家双人滑在没有崛起之前,滑行技术和风格上俄罗斯是我们的老师。后来我们和北美有了比较深的接触,基本形成了一套两个体系相结合的风格。

这点在隋文静、韩聪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用更简单的形式来说,你看斯文静韩聪的节目像是在表演中完成技术,而俄罗斯选手的节目更像是在技术中完成表演。但塔拉索娃和莫洛佐夫却是把俄派的滑行技术风格表现得十足到位。再加上俄罗斯双人滑几十年来具有统治性性的影响力,很多裁判就是俄罗斯的滑行和技术体系培养出来的,在审美方面对俄罗斯的倾向也就可以理解了。特别是塔拉索娃和莫洛佐夫,比他们的队友米什娜和加利亚莫夫气质更加沉稳。滑行和表演的细节处理方面也是无懈可击,非常具有俄罗斯双人滑以往冬奥会冠军的气质。他们的艺术分比欧锦赛上提升零点六四,也就可以理解了。

总之,虽然隋文静、韩聪的状态不错,但是他们面临的是中国双人滑二十年来最艰巨的一次冬奥会,这个艰巨表现在对手的实力之强,差距之小,只要失误一个技术动作金牌就没戏了。

俄罗斯花滑名将是谁?

俄罗斯花滑名将是莫洛佐夫等人。

莫洛佐夫是俄罗斯花样滑冰运动员。塔拉索娃与莫洛佐夫自2014到15赛季起正式在成年组赛场亮相,一直以稳定的表现和扎实的俄式双人技术著称。北京时间2017年12月24日凌晨,塔拉索娃和莫洛佐夫获得2017到2018赛季全俄花样滑冰锦标赛双人滑冠军。

莫洛佐夫是2002年5月18日出生于俄罗斯联邦乌德穆尔特共和国的伊热夫斯克市,2018年平昌冬奥会女单冠军、团体赛亚军,2018年米兰世锦赛第五名,2018年欧洲锦标赛冠军,2017-2018赛季大奖赛中国站、法国站和总决赛冠军。

来自其他地方的花滑名将

美国华裔选手关颖珊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1996年关颖珊在15岁时就夺得了第一个全美冠军和世界冠军,此前她还是1994年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关颖珊夺得了5次世界冠军、9次全美冠军、一次奥运亚军和一次奥运第三名。

俄罗斯一直是花样滑冰的传统强国,最近一两年的男子单人滑世界冠军几乎被两位俄罗斯小伙子全部包揽,其中19岁的普鲁申科更是在2001年独步冰坛,共夺得包括世锦赛在内的7个世界冠军头衔,彻底击败了有伤在身的另一位俄罗斯名将亚古金,坐上了男子单人滑的头把交椅。

哈尔科夫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的独立与新生

苏联解体前后,由于经济危机,研究经费极度缺乏,坦克发展几乎陷于停顿状态。乌克兰独立后,莫洛佐夫坦克设计局的景况并没有得到立即改善,大规模缩减国防经费使莫洛佐夫设计局得不到定单维持生产,老化的生产设备无法得到更新,这种局面持续了数年。为了保持坦克生产线的开工率,至少是低速的生产。设计局不得不将许多生产军品的车间推向了民品市场。经过数年努力,莫洛佐夫设计局保住了它在坦克设计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开始不断冲击国际市场。

1993年,莫洛佐夫设计局在巴基斯坦作了T-80UD主战坦克的演示。演示非常成功,随后T-80UD主战坦克成为巴基斯坦新一代主战坦克的竞争者。1995年夏天,2辆T-80UD坦克交付给巴基斯坦,由后者进行广泛的测试。测试工作持续了2个月,包括火力测试和行驶测试。1996年8月,巴基斯坦与乌克兰签署了购买320辆T-80UD主战坦克的合同,交付期限为1997-1999年,这笔大订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莫洛佐夫设计局在经费上的困难。但是由于大约70%的主战坦克部件不得不从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进口,莫洛佐夫机械制造联合企业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因为俄罗斯国内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他们不赞成向乌克兰出售必需的坦克部件。为了完成与巴基斯坦的合同,乌克兰国内坦克制造企业(主要是莫洛佐夫机械制造联合企业)凭借着前苏联遗留下来的工业生产能力和经验,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坦克生产体系,使绝大部分坦克零部件都可以在国内完成。为巴基斯坦生产的T-80UD坦克以每年100-110辆的速度下线。第一批15辆坦克于1997年初交付,最后一批在1999年11月交付。

1993年,莫洛佐夫设计局开始在T-80UD主战坦克基础上研制T-84主战坦克。项目总工程师是米哈依洛·D·伯里休克,他在1990年接管了莫洛佐夫设计局并领导后者至今。

第一辆T-84坦克原型车在1994年完成,设计局和乌克兰陆军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其进行了严格测试。最终,1999年,乌克兰陆军采购T-84主战坦克作为陆军制式装备。2000年8月24日,10辆T-84主战坦克参加了乌克兰独立10周年阅兵式。

T-84坦克也大量用于出口,其中1辆参加了1998年在希腊、2000年在土耳其和马来西亚进行的与西方坦克的对比测试,这三个国家都需要进口大量主战坦克以满足其陆军对新一代坦克的需求。

1998年在希腊进行的测试在当时是一个独特而值得纪念的事件,因为这是前苏联T系列坦克完全按照北约主战坦克测试标准与北约最好的主战坦克一起同场竞技,这在历史上前所未有。在对抗测试中,T-84坦克在北约同行们面前表现相当良好。但是,测试仍然暴露出T-84主战坦克在新技术运用上显得落伍。测试中得出的教训使T-84坦克的设计师们在此后一直致力于研制集中了西方和前苏联坦克优点的更先进的方案。由于设计上的重大改进,T-84U主战坦克具备了与西方最先进坦克抗衡的能力。

莫洛佐夫设计局在打入国际主战坦克市场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1999年下半年和2000年上半年开始尝试在其T系列坦克上安装北约武器系统。这意味着要使T系列坦克适应北约标准,至少在武器和弹药方面如此。莫洛佐夫设计局的工程师们接受了这个挑战,虽然这的确是对他们能力和经验的一个考验。设计工作最后获得圆满成功,带来的结果便是T-84坦克的一种特别衍生车型——Oplot(T-84-120),安装了北约120毫米滑膛炮以及旋转式自动装弹机。T-84-120在2000年4月完成了公司的内部测试后被送往土耳其,2000年6-7月间接受了土耳其陆军的特别测试,土耳其人将其称为Yatagan。土耳其的测试采用了以往国际测试的几乎所有标准,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测试持续4周,地点是在小亚细亚的群山中,测试坦克在冬季严寒条件下的性能;第二阶段场地测试主要检验坦克的行驶性能,时间在春季,持续了1个月左右,测试内容包括蛇形机动、原地转向、加速性能测试等。第三阶段野外测试持续2个月,在夏季进行,主要检测坦克火力。测试显示T-84主战坦克能够在欧洲、亚洲和其他地方的各种不同气候条件下有效完成任务。

由于T-84坦克越来越复杂的设计迫使莫洛佐夫设计局研制高效的计算机模拟训练系统。莫洛佐夫设计局在这个领域的第一次努力是在1996年,研制出计算机驾驶员模拟训练系统。90年代后期,大量T-80UD坦克的驾驶训练模拟器交付给了巴基斯坦。

现在什么坦克最厉害?

前苏联的第四代坦克最厉害,只是没有装备部队而已,只有一些样车。

冷战期间,苏联第四代主战坦克的发展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重点,西方曾不惜一切代价,想得到相关的情报资料,但均是无功而返,铩羽而归。随着苏联的解体,苏联第四代主战坦克渐渐被军迷所遗忘,成为尘封的记忆。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国防部公开披露T-95主战坦克,使人们又重新燃起关注苏俄坦克发展的热情。本文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力图展现当年苏联和当今俄罗斯第四代主战坦克的研制历程和最新动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开始装备部队,而且有情报显示,西方已准备开始启动3第四代主战坦克的研究计划。显然,苏联要想继续保持对西方的坦克优势,就必须研制和开发全新一代的主战坦克。

1982年,苏联陆军坦克装甲总局提出了新一代主战坦克的战术技术要求:战斗全重不超过45吨,车载武器能够击毁西方现役和在研的主战坦克;发动机功率不低于1400马力;安装新型装甲和先进的主动防护系统等。当时,苏联的三大坦克设计局(莫洛佐夫、下塔吉尔和波波夫)积极响应,纷纷投入到新一代主战坦克的研制中去。

449X“铁锤”主战坦克

莫洛佐夫设计局是最早开始研制苏联第四代主战坦克的设计局。在T-64研制工作结束之后,设计局总负责人尼古拉•A•索明就挑选了一批技术精英开始第四代主战坦克的预研工作。莫洛佐夫设计局把预研的第四代主战坦克称作“铁锤”,工程代号为449X,而西方将其称为PT-6。449X工程研制进度相当快,1986年,样车就已开始进行试验。由于在试验中发现了许多技术上和设计上的问题,因此,设计局不得不中断试验而对样车进行不断的改进。按原定研制计划,首批生产型坦克将在1995年装备部队,但苏联的解体令这一切都成为泡影。苏联解体后,莫洛佐夫设计局归属乌克兰。因为独立后的乌克兰经济困难,没有能力研制和装备第四代主战坦克,于是449X工程被束之高阁,什么时候重出江湖无人能知。

有关449X的详情到现在还是个谜,现在只知道,449X坦克为无人炮塔坦克,全车由前至后分成驾驶室、战斗室和动力舱。车体和炮塔为全焊接结构,无人炮塔位于车体中央。车内有2名乘员,驾驶员和车长。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车长位于车体中部的车体内(即无人炮塔下部)。炮塔前部呈碟形扁平,既小又非常低矮。行动部分有5对小负重轮。无人炮塔上安装l门135毫米滑膛坦克炮,最大射程4000米,配用全新弹种,包括采用贫铀弹芯或钨合金弹芯的超高速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破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除此之外,135毫米火炮还能发射射程超过8000米的激光驾束反坦克炮射导弹。车载辅助武器为l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自动装弹机安装在炮塔尾舱内,由弹仓、输弹机和推弹机构组成,弹药基数45发。火控系统具有良好的夜战性能和高速行进间射击能力,能在静止或行进间对付多种远距离目标,比如1分钟内可以捕捉5个目标。有消息称,449X工程炮塔前部装甲将厚达800毫米,车体正面主装甲也有500毫米厚,这样的厚度折成均质钢装甲的话,其炮塔装甲抗弹能力将达到2米厚。加上主动和被动防御系统,449X可以用坚不可摧来形容。449X最大速度高达8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700千米。由于严格保密,许多情况还不清楚。不过有最新资料表明,约旦“猎鹰”小截面炮塔坦克就是得到了莫洛佐夫设计局的大力支持才得以成功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449X工程将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战场上。

230X无人炮塔式主战坦克

波波夫设计局当时出台了三种第四代主战坦克的设计方案。第一种是“无人炮塔坦克”方案(230X工程);第二种是“电磁坦克”方案,也就是使用电磁装甲和电磁炮的坦克(231X工程);第三种是230X工程的轻型化方案(232X工程)。在通过可行性论证后,231X工程率先进行研制,结果一进入技术研制阶段就遇到数不清的技术难题,没出2年就被搁置了。与此相反,230X工程进展相对顺利得多。230X工程1987年就造出了8辆样车。但令人遗憾的是,苏联解体后,虽然俄军方竭力支撑这项研制工程,但进展十分缓慢。

1992年8月,在阿布扎比防务展览会上,俄罗斯公开展示1辆无人炮塔坦克,虽然只有区区数行的简单介绍(装备135毫米主炮,采用无人炮塔......),但人们猜测,这就是当年的230X工程。

总体性能 230X工程有2名乘员,车体和炮塔为全焊接结构,炮塔位于车体中央。车长兼炮长乘坐在炮塔下面的车体内,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全车由前至后分成驾驶室、战斗室与动力舱。波波夫设计局最初是想将动力装置前置的,以增强防护力,但最终还是放弃,回到传统的布置形式上。底盘上安装6对大负重轮和2对拖带轮。与T系列坦克的圆型炮塔不同,230X工程采用了西方大倾角焊接结构炮塔。

武器与火控系统 230X工程采用的是“莫洛佐夫”设计局449X工程上的武器系统。为了进一步加强火力,在炮塔尾部两侧各安装l门双联23毫米机关炮,由车长摇控射击。这种23毫米机关炮可以攻击3000米内的人员和轻型装甲目标以及武装直升机。火控系统由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瞄准系统、传感器和随动系统组成,具有在行进间打击静止和活动目标的能力。由于将装备先进的热成像系统,其夜战能力相当强。此外,230X工程还将安装先进的观察系统,在车体和炮塔的四周安装有10个电视/热像探头,从而可获取昼/夜间战场上的各种信息。乘员戴有头盔综合显示器,可以“透过”厚实的装甲,清晰地看到车外的情况。武器系统能完全随动于乘员的头盔显示器,具有指那打那儿的能力。头盔显示器能显示所有重要的战斗警报、车辆状态信息和情报数据信息。乘员在其个人显示器上,能看到通话对象或其他相应的图片资料。

综合防护 230X工程在研制过程中特别注重综合防护概念的运用,不但考虑外形设计,而且大量采用隐身材料,因此,大大降低了该车的热、声、磁和目视等信号特征。与此同时,车上还安装了主动防护系统、光电对抗装置、核生化自动探测/报警/防护系统、探雷装置和标准组件式主/被动高能/反应装甲组件以及假目标发生器和被动引诱系统等。被动引诱系统能在距车辆一定的距离上投射和模拟车辆的目标特征信号,使来袭精确制导弹药改变航向;主动防御系统能自动对抗并拦截巡航导弹、反坦克攻顶弹药、炮兵发射的寻的弹药和其他反坦克武器弹药的威胁;主/被动探雷装置可以使车辆避开地雷,还可以提前引爆地雷,既能在车辆停止时使用,也能在运动时使用。

投送与机动能力 由于230X工程是只有2名乘员的无人炮塔式坦克,因此,与T-80坦克相比,整个体积减少了约18%左右,重量也只有35吨左右。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大大提高其快速部署能力,1架“伊尔”76中型运输机,一次可以运送1个加强连的230X。而且其越野速度、最大速度和灵活性都要优于以前的T系列坦克。设计人员还将在230X上安装自主导航系统,该系统具有昼/夜规避障碍的能力,具有“自动驾驶”导航/巡航能力和自动编队的能力。230X工程发动机功率1200马力以上,并采用电驱动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的肘内油气弹簧悬挂系统,因此,它的行驶平顺性很好,最大越野速度达到100千米/小时以上,最大速度超过160千米/小时。

肘内油气弹簧悬挂系统的结构特点是,油气弹性元件、阻尼阀、车姿调节阀、油缸闭锁阀等车体与平衡肘之间的一切连接件,都装于平衡肘空腔内。肘内油气弹簧悬挂系统不但尺寸小,不占车内空间,而且不易被弹片损坏。

发展 至苏联解体前,230X工程的各种试验相对顺利,但电驱动系统问题不断。虽然电驱动系统具有很多优点,如无级变速、平均速度高、多轮驱动、有利于功率分配和控制、通过能力强、转动惯性小、车辆加速性好、车内空间利用好和便于总体布置等,但大量试验表明,在效率、冷却、成本和重量上都不如机械式传动装置。最要命的是,制造工艺和设计不过关。因此,就算苏联不解体,该系统要达到使用阶段,还要走相当长的路。当时波波夫设计局因此改用T-80U的改进型机械传动装置来代替该车的电驱动系统,但最后因苏联解体而中断了研制。

194顶置火炮坦克

下塔吉尔的车辆设计局当时有2个设计方案,一个是195工程,即后来的T-95坦克,这也是一个无人炮塔方案;另一个是194工程,这是个顶置火炮方案。195工程与449X工程的设计思想大同小异,但195工程似乎更简单些。194工程则是一种全新样式的主战坦克,和以前人们想象的不同,技术上非常超前,采用顶置火炮方案。

总体特征 说穿了,194方案就是在坦克底盘上架装1门火炮而已,当然这门火炮在其炮架上加装了先进的装甲,并且后部安装有自动装弹机。从总体布置上看,与传统的坦克总体布置没什么两样,依然是驾驶室位于车体前部,战斗室位于车体中央,动力传动装置后置。炮架加装装甲后,显得相当狭长,如同一块长方形积木。炮架前部加装倾角极大的复合装甲,后部两侧各安装有12具烟幕发射器。

火力与火控系统 与上述两种车辆不同,l94工程一开始就采用了145毫米滑膛炮,可发射有史以来威力最强的专用反坦克炮弹和炮射导弹,采用自动装弹机,炮弹存放在车体内。按照苏联人的观念,炮弹存放在车体内是最安全的,因为在现代战争中,如果主装甲都被击毁的话,那么车内的乘员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所以防止弹药引爆伤害乘员的考虑已没有什么意义。194工程除拥有145毫米主炮外,炮塔上还装有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用来攻击敌人步兵和轻型装甲目标。火控系统性能不详,据说具有“猎-歼”作战方式。火炮双向稳定,行进间可对付运动目标。按照车辆设计局的设计要求,火炮的标准射速为10发/分,最高射速为14发/分。在最初的12秒内可发射4发。

防护力 194工程的防护采用了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常规与非常规相结合的设计方针。车体正面和炮塔正面安装先进的复合装甲,抗打击能力将达到或超过l5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主动防御也是194工程的必备防护手段,它能为194工程提供360度的防护,甚至包括主动攻击来袭的攻顶武器。车体内安装全自动的三防系统和先进的灭火抑爆设备。

机动能力 因为没有了炮塔,坦克的重量大大减轻,所以194工程的机动性相当出色。据设计人员讲,它安装有一台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最大速度可达到90千米/小时,最大越野速度也能达到65千米/小时以上,最大行程达到800千米左右。

结束语

虽然苏联解体使其坦克的研制与发展受到了重创,但是作为苏联继承者的俄罗斯是不会放弃第四代主战坦克发展的。没人知道俄罗斯相关项目的进展如何,只是在1995年,有人在离莫斯科西南50千米的库宾卡试验场发现“黑鹰”主战坦克与一种从没见到过的无人炮塔坦克在进行各项试验。这表明,俄罗斯从没放弃第四代坦克的预研工作,只是由于经济原因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而放慢了第四代主战坦克的型号研制而已。

怎麽?,比什麽豹2,M1A2先进30年吧?

关于莫洛佐夫和莫洛佐夫爷爷电影百度网盘下载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于 2022-08-11 22:08:14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35
目录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