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弗雷德(曼弗雷德的爸爸)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曼弗雷德,以及曼弗雷德的爸爸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二战时期 红男爵

《红男爵》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提取码: hacp

故事背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是一名德国飞行员,他有着击落80架敌机的傲人战绩,被称为王牌中的王牌,他的绰号叫“红男爵”。本片就是根据这位传奇人物的生平改编而成。曼弗雷德(马提亚斯·施维赫夫 Matthias Schweighöfer 饰)出身名门,自小就憧憬着飞行。成为德国飞行员后,他凭着高超的技巧以及独特的作战风格赢得别人的尊重,包括被他击落的敌方飞行员。

曼弗雷德的简介

拜伦用了很怪异的故事来把他这样的思想形象化。曼弗雷德有一个继妹安丝塔帝,容貌神情都与曼弗雷德一模一样。他和她发生了恋爱关系,既又自悔,便杀了她。然而从此以后他精神上便极端痛苦,永无平静。他不肯依赖宗教求灵魂上的安静。他独居于阿尔卑斯山中。有七个精灵来问他所求的是什么。他们什么都能给他,就是威权,也可以给。曼弗雷德回答是:他什么都不要,只求能忘掉了自己。因为把自己忘掉了,自然一切痛苦也忘掉了。精灵们因问他,所谓忘掉自己是不是就指死。曼弗雷德又说不是。因为死后而灵魂不灭则仍然未能把自己真正忘掉,所以他对于死也并不措意,虽则死好象是可以解决一切的,但其实死并不能解决什么。他这样苦闷又苦闷,有一天就想从岩石上跳下,但是一个猎人又阻止了他。后来,他呼着安丝塔帝的灵魂,请求宽恕,但亦无效。这时,有恶魔来,要他服从。但是曼弗雷德这自我主义者回答道:你没有比我更大的能力,你不能左右我。我所要的事都已做过了。我对于自己的苦痛甘心忍受着。心,本来就是自己的恶及苦痛的根源。你决不能引诱我,使我灭亡。去吧,现在“死”在我的手上了,不在你的手上。曼弗雷德以为“我”是绝对自足,毫不用他物相助成的。但在这样力说了罪或无罪只是“我”自己的事以后,曼弗雷德最终气绝身亡。

“沙漠之狐”隆美尔求死,阻止儿子拼命,后来怎样?

二战期间,世界陷入了混乱之中,轴心国与同盟国之间杀伐不断,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不过,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诞生了三大名将,有着“沙漠之狐”之称的埃尔温·隆美尔,便是其中之一。

埃尔温·隆美尔是一名值得尊敬的将领,尽管他是法西斯的帮凶,但他也只是履行了军人的天职,他从不支持希特勒的屠杀,也没有卷入任何灭绝政策。正因如此,他才赢得了敌人的尊敬,得到了一个相对客观的历史评价。丘吉尔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尽管我们在战争中互相厮杀,但请允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20世纪末,慕尼黑著名的纪录片制片人——莫里斯·菲利普·雷米,曾在为其著作《隆美尔的神话》翻阅战时资料时,意外发现了秘密珍藏在民主德国档案馆中的资料。资料中表示,隆美尔在二战后期,曾一直反对希特勒继续作战,他在1944年6月6日攻入法国后,为了尽快结束战争,避免更多无辜的士兵死去,一度提出“开放西线”的想法,几乎直接宣布背叛希特勒。

实际上,隆美尔是第三帝国的死忠,并不是希特勒的死忠,当他认为希特勒的决策错误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坚定自己的想法。然而,隆美尔却被意外卷入了刺杀希特勒的事件中,1944年8月12日,刺杀希特勒的重要成员戈台勒被捕,在他随身携带的文件中,有隆美尔签署的名字,这意味着隆美尔也是刺杀希特勒的一份子。

10月14日,布格道夫与梅塞尔率人包围了隆美尔的住所,他们单独对隆美尔进行了谈话,约定可以让他体面死去,家人不会受到牵连,死后享有国葬,但前提是不能透露关于今天的一点风声。隆美尔答应了,当他与妻儿进行人生最后10分钟的告别时,儿子曼弗雷德想要拼命,因为他不想父亲甘心赴死。

可是,隆美尔却阻止了儿子,他想让家人好好活下去,不要因为他白白搭上性命。告别之后,隆美尔带上象征荣誉的元帅权杖,上车后服食了氰化钾,瞬间去世。他死以后,事先谈好的条件一一得到履行,曼弗雷德也顺利进入了市政厅工作,慢慢当上了斯图加特市的市长,还身兼《德国城市报》的总裁职位。

曼弗雷德时常回忆,如果父亲当年没有选择赴死,而是奋起反抗的话,如今又是怎样一副光景

二战德军最杰出将帅,为何会被被冠以谋逆罪?

1944年10月14日早上,德国元帅隆美尔在家里对着镜子整理军装,他有预感,今天可能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太阳。穿戴整齐后,他就坐到妻子露西·莫琳的身边,等待希特勒的命令。

没多久,一辆军车在隆美尔的家门口停下,随后从车上跳下来两名军官,大步走入家里来。这两人宣布了隆美尔的死刑,说隆美尔涉嫌谋害国家元首。鉴于他为国家立过战功,希特勒给他两个选择,一是接受法庭审判,二是服毒自杀。但是,一旦上了法庭,必将以政治犯论处,然而选择自杀的话,死后可享受国葬,家属也可领取元帅抚恤金待遇。隆美尔选择了后者,钻入那辆军车后,服毒自尽,享年53岁。

“沙漠之狐”的艰难抉择

隆美尔死后,德国当局对外宣称是伤重而亡,希特勒亲自向他妻子莫琳发去唁电,表达其失去爱将的沉痛之情。10月18日,希特勒为其举行了盛大的国葬礼,并送去了花圈,企图向世人隐瞒隆美尔自杀的真相。

然而,希特勒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并未能蒙蔽历史,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是希特勒杀了他的爱将。可是当时的德国正处于危急关头,希特勒正是用人之际,而隆美尔英勇善战,屡立奇功,是二战时期最杰出的将帅之一,这么一位优秀的军官,希特勒为何在最关键的时刻赐他自尽呢?

隆美尔是法西斯纳粹主义的忠实拥护者,希特勒的左右臂。1891年,他出生在德国符腾堡邦首府海登海姆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教师,可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隆美尔天生就有股书生气,而且性格内向,身体素质也不怎么好。他十分喜爱数学和工程学,本想完成学业后去当一名工程师。然而他的父亲却要求他去当兵,理由是不希望儿子懦弱,希望他坚强起来,成为一个真正的敢于面对任何事情的男子汉。而锻炼人体魄最理想的地方,无疑就是军队。

这是隆美尔所面临的第一次人生道路的选择,然而他没有反抗,选择了服从。人生就是如此的富于变化,也许连他父亲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决定成就了一代名将,却也将其送上了断头台。

隆美尔18岁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他的人生达到了巅峰状态,他在法国和非洲战场上创下了辉煌战绩,被誉为“沙漠之狐”。然而在战神光环的笼罩下,一团阴霾也正徐徐而来。他将迎来人生中的另一个抉择。但是,这一次他没有服从,而是选择了反抗。

1941年。意大利人在北非战场失利,希特勒组建非洲军团,去支援意大利。在北非战场上,隆美尔作战灵活,根据沙漠地形、气候等特点用兵,常常以少胜多、从被动变为主动,大获全胜。这时希特勒来了一道命令,让隆美尔就地处决所俘虏的那些从德国跑出去参加法军的政治犯。这个时候,隆美尔犹豫了。他是战场上的精灵,他尊敬希特勒,但他不是屠杀无辜的嗜血者,也许是良知,抑或是埋藏在心底最深处的书生意气所左右,他第一次抗拒了希特勒的命令。

其实隆美尔对希特勒的忠诚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作为一个天才的军事指挥官,他在北非战场时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德国在这场战争中必败无疑。特别是当德军的密码被盟军破解时,地中海上的军舰被陆续击沉,军事补给线基本断绝,然而希特勒却从柏林发来一道命令,让他坚持。

这个时候隆美尔彻底被激怒了,既然结局是失败,那么再坚持战争,只能是徒伤性命而已,为什么还要让那么多无辜的生命葬送在战场上?于是他咬咬牙,毅然作出一个决定,把非洲军团撤了回来。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也是被后人认为是战争史上光辉的一个决定。可是,它同时也决定了他的命运。

忠诚与现实之间饱受煎熬

1943年3月,隆美尔从北非战场上撤回来,在见到希特勒时,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场战争我们打不赢”。隆美尔并不糊涂,他知道这句话说出去会是什么后果,但他还是说了,这说明他对希特勒的忠诚,他希望他的领导能够及时醒悟,并且从这个战争的怪圈中走出来。但是希特勒并不这样想,而且他从隆美尔在北非战场的表现中看了出来,他们之间已经存在了严重分歧,所以他很愤怒,并对隆美尔大声说:“只要我还活着,谁也别跟我讲什么和平!”

两人之间的裂痕在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出现,但是隆美尔作为当时最优秀的将帅,希特勒并没有想过放弃他,而且还跟他描述了一种新式武器,说那种炸弹一爆炸,能把三公里以外的人从马背上震下来。隆美尔知道,那是原子弹,这种炸弹投下去,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惨绝人寰。所以这个时候,隆美尔对希特勒的抵触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抵触并不妨碍对某个人的敬重。传记作家雷米说:“对现实形势的估计和对希特勒的忠诚,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折磨着隆美尔,使他内心饱受煎熬。”

1944年7月,二战进入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很多有识之士也已经看清了战局,如果战争再持续下去,德国难逃败亡的命运,于是他们开始策划刺杀纳粹头子希特勒。1944年7月20日,刺杀行动正式开始,这个行动把隆美尔推到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同谋还是诬陷?

在著名的刺杀希特勒的“7·20”事件发生的前三天,隆美尔正在诺曼底前线视察,突然,两架英国喷火式战斗机飞速而来,突击隆美尔所坐的敞篷车,一颗炸弹落在车子的旁边,隆美尔被气浪掀出车子,落地时,满头是血,据说头颅破裂,还弄伤了一只眼睛。

7月21日,躺在战地医院的隆美尔听到了一条令他震惊的消息:刺杀希特勒失败。这个消息对于隆美尔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他的脸色顿时煞白。据隆美尔的儿子曼弗雷德说,他父亲并不知道这场刺杀行动。曼弗雷德的理由是,如果把希望寄托在刺杀希特勒是否成功这件事上,对父亲来说太危险了。

隆美尔儿子的话有一定的说服力,而且在刺杀的前三天,隆美尔在诺曼底前线,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佐证。因为,如果隆美尔是这个刺杀行动的主谋之一,在这样一个关乎他生死的行动开始之前,他不可能还去前线视察。所以,依据这个推测,隆美尔没有参与刺杀是成立的。但是为什么希特勒还要对他心爱的将领冠以谋逆罪呢?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许是希特勒本人也不愿意看到的。

刺杀希特勒失败后,德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清洗运动。没过多久,一些刺杀事件直接参与者和知情者纷纷落网,这些人在死亡面前,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俱,为了保命,他们就抬出两个级别较高的将领,以为有了这种高级别的保护伞,可免于一死。

这两个被抛上风口浪尖的人就是隆美尔和克鲁格元帅,他们被认为是“7·20”事件的策划者。当这份名单放在希特勒的办公室时,希特勒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克鲁格密谋,我是相信的,但是隆美尔也参与其间,我不相信。”应该说,希特勒此时并没有被谋杀的怒火冲昏了头脑,所以他要求在对待隆美尔这件事上,要谨而慎之,千万不能草率。可是接下来的另一份查获的名单,却让希特勒起了杀心。

8月12日,密谋刺杀希特勒的主谋之一卡尔·戈台勒被捕,并在搜获的装有密谋集团的文件中发现一份密谋者的名单,上面赫然有隆美尔和克鲁格两人。这下希特勒彻底信了,但是考虑到隆美尔受伤在医院治疗,并没马上对他采取行动。

事情发展至此,隆美尔的谋杀罪名坐实。可究竟是谋逆还是诬陷,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理由。不过有两种说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性。第一种说法是,在“7·20”事件的参与者中,有很多都是隆美尔的部下,有些甚至关系密切,这些部下在策划这么重要的行动时,即便不拉他下水,也一定会知会隆美尔,所以,隆美尔有可能不知道准确的行动时间,但一定知道有这么一次行动,而且是默认了的。的确,在此之前,隆美尔多次反对希特勒的战争决策,而且他也为此深深地纠结着,部下策划这么一次刺杀来阻止战争,挽救国家,他是很可能会默许的。

另一种说法是,隆美尔与马丁·鲍曼有过节。这个马丁·鲍曼是希特勒的心腹,他为了报复,在1944年9月末,利用职务之便,发了份印有“帝国秘密事务”字样的报告,这份报告明确指出,隆美尔暗杀希特勒,是为了取代希特勒的位置,领导新政府。希特勒心里十分清楚,隆美尔与他的意见很大,那么,如果隆美尔真的参与了谋杀,成功后取代他的位置,领导新政府就十分有可能了。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隆美尔为了保全他的家庭成员,他服从了希特勒的最后一道命令—自杀。

隆美尔的妻子儿子后来怎么样了?

埃尔温·隆美尔,二战名将,德国陆军元帅,堪称当时德国的“国民偶像”、女性心中的“国民老公”,于1944年10月14日突然去世。当时德国政府对外公布的隆美尔死因是病逝,实际上是被人告发参与刺杀希特勒的“7月20日密谋案”,希特勒顾忌政治影响不敢公开审判隆美尔元帅,逼迫其服毒自杀。

谈到隆美尔的死,就要先讲讲“7月20日密谋案”。其实从1938年希特勒刚上台不久,德国内部就出现了反纳粹集团,成员包括大批德国军政高层,比如路德维希·贝克大将、埃尔温·冯·维茨莱本元帅、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元帅等人,当时这些人就密谋推翻希特勒,只不过因为领导者的优柔寡断以及希特勒当时在德国的崇高威望,这些人一直没敢行动。时间一直拖到了1943年中旬,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上校的加入,才使得反纳粹集团有了个靠谱的刺杀计划,行动代号“瓦尔基里”(也被称作女武神行动)。

“瓦尔基里行动”就是找机会刺杀希特勒,同时驻扎在德国本土的德国后备军以镇压暴动的名义开进柏林,进而一举铲除纳粹党高层,而驻守西线的德军将领会第一时间联系盟军进行和平谈判。1944年7月20日,施陶芬贝格利用公文包将炸药带入“狼穴”,希望炸死参加军事会议的希特勒,但因为意外公文包被人移动,使得希特勒只是受到轻伤。逃过一劫的希特勒立马出动盖世太保在德国展开搜捕行动,7千余人被捕,4980人最终被处决,而隆美尔元帅也被牵扯其中。

实际上对于隆美尔元帅涉及“7月20日密谋案”的问题一直疑点重重。首先反纳粹集团的核心基本上都是容克军官团成员,因为隆美尔担任过希特勒警卫部队指挥官这事,容克军官团一直排斥隆美尔,双方矛盾重重,密谋刺杀希特勒这种随时丧命的事上,施陶芬贝格等人敢去拉拢堪称希特勒亲信、还和己方有矛盾的隆美尔么?

其次从1944年1月10日起,隆美尔正式担任西线B集团军群总司令,就是德军在西线战场的最高指挥官,他要是有心背叛希特勒,根本不用参与刺杀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手段,直接和盟军高层联络,二战可以说会立马结束。

再次1944年7月20日“瓦尔基里行动”发动的时候,计划参与者炮兵上将华格纳、驻法国德军总司令史图尔普纳格、后备军总司令佛洛姆等人都守在工作岗位上,以便希特勒死后立马调动部队清除纳粹分子,而当时的隆美尔正躺在战地医院养伤没有任何行动,这根本不像一个政变参与者的行为。

最后,“7月20日密谋案”核心成员要么自杀,要么被处决,而斯派达尔却靠出卖隆美尔元帅得以活命;再加上主持案件审理的是一直对隆美尔怀恨在心的马丁·鲍曼,也是这个人给出的报告将隆美尔送上死路,不得不让人怀疑马丁·鲍曼和斯派达尔做了交易,诬陷了隆美尔元帅。

希特勒得知隆美尔参与刺杀自己的阴谋后非常震惊,但是出于政治影响考虑,希特勒既不敢逮捕审讯威望崇高的隆美尔,更不能公开审判处决这位受人尊敬的元帅,最终只能以家人安全相威胁,逼迫隆美尔服毒自尽。隆美尔死后,希特勒给隆美尔办了一场盛大的国葬,还向隆美尔的家人表示哀悼,给与了丰厚的抚恤金,因此隆美尔的家人在二战末期虽然受到监视,但生活的还不错。而二战结束后,盟军出于政治宣传考虑,将隆美尔树立成了反希特勒、反纳粹的英雄,隆美尔的家人自然更受到优待。

身为妻子的露西·莫琳因为隆美尔的宠爱,堪称一位骄纵的大小姐,极端任性,曾经因为私人矛盾让隆美尔赶走了合作多年的参谋长高斯将军。而在隆美尔死后,露西迅速改变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一边带着家人躲避盟军的大轰炸,一边将隆美尔的大量文件掩藏起来,以躲过盖世太保的搜查,正是露西的努力才使得关于隆美尔的文件没有被销毁。二战后英国军事思想家李德哈特根据露西保存下的文件写成《隆美尔战时文件》这本书,使得后人对于隆美尔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记忆有清晰的认识。露西一直活到了1971年,77岁时去世。

隆美尔元帅唯一的儿子曼弗雷德·隆美尔也不是个简单人物,隆美尔死的时候,曼弗雷德16岁,在隆美尔多年的培养下曼弗雷德已经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的小伙子。二战后,曼弗雷德先在德国图宾根大学学习政法,后前往英国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曼弗雷德先后担任《德国城市报》记者、总编等职务,后投身政界担任政府智囊团顾问,从1974年至1996年连任22年德国斯图加特市市长;2001年,已经73岁的曼弗雷德被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任命为法国外籍军团指挥官,以表彰他在二战后为法德友谊所做的贡献;2013年11月7日,曼弗雷德·隆美尔去世。

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图片报》曾经对曼弗雷德·隆美尔进行过专访,专访中曼弗雷德谈到了自己的父亲隆美尔元帅。对于“7月20日密谋案”,曼弗雷德称父亲事前并不知情,因为隆美尔一直认为“把一切寄托在刺杀希特勒的成功上,这太危险了,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还危险。”对于“父亲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曼弗雷德答“英雄的光环、沙漠战争、骑士精神、对手的认可,在正义一方留下了悲剧性的结局。”

关于曼弗雷德和曼弗雷德的爸爸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于 2022-08-12 04:08:16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35
目录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